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民進黨無中心目標導致旅進旅退

2012年12月03日 09: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12月2日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是個沒有中心思想、中心目標的政黨,所謂“撿到籃裏便是菜”,在機會主義心態下操作民粹主義,有主張等於沒有主張,黨內亂紛紛正源於此。

  社論摘編如下:

  最近民進黨表面上似仍一片平靜,其內部卻陷入循常襲故旅進旅退情狀,以至於亂紛紛。民進黨之所蓬亂如麻,無非肇生於一些“自發性”或“臆想性”事由,如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如主張召開“國是會議”;如“反對復徵證所稅”;如主張“停辦金馬獎”。 

  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黨主席蘇貞昌自兼召集人。“中國事務委員會”層級為部級,在體制外運作,復設的“中國事務部”則屬於幕僚單位。今年9月間,蘇貞昌曾舉辦“面對中國”系列論壇,討論如何建立“民共平臺”和大陸開展往來,卻沒有形成“面對大陸”共識,黨內人一談到大陸也都不能“面對”。 

  在此情況下,即使黨內有人主張設立“兩岸事務委員會”或“大陸事務委員會”,但蘇貞昌仍予排除,徑自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謝長廷對該委員會有高度興趣,但召集人被蘇貞昌“拿走”之後,他主張的“憲法共識”就被卡住了。更不堪的是,原本應是“對外(大陸)”的這個組織,變成了“對內建立共識”的講臺或舞臺,謝長廷只任“委員”當然沒興趣。 

  經過這番折騰,民進黨和大陸的關係,還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以後民共關係怎麼開展交流?仍舊雲山霧罩虛無縹緲。其關鍵在於,民進黨當然明白“臺獨”成不了事,卻又擔心切割了“臺獨”,選票就會大失血,只好任由民共“不相往來”。 

  再者,蔡英文和蘇貞昌主張召開“國是會議”,理由是討論“年金問題”和“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問題”。“國是會議”不是不可以召開,但討論題目要大如“憲政”或兩岸問題。“年金”和“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問題是“行政院”在體制內即可解決,何須提到“國是會議”討論?現在召開“國是會議”之説似已不了了之,證明民進黨對臺灣前途並無中心思想,想到哪説得哪,發現社會反應不佳就裝著沒説過。 

  蔡英文先提蘇貞昌同樣都“反對復徵證所稅”。長期以來,民進黨一再指控國民黨和馬當局“心中只有資本家”、“向大企業靠攏”,因此向企業多“徵稅”,應該才是民進黨的基本立場,而明年“復徵證所稅”界定在加權指數達8500點以上才設算,未來多繳稅的大多數是“股市大戶”,那麼民進黨又為何反對? 

  今年金馬獎,臺灣獲得的獎項不多,遠不如預期理想,就有民進黨“立委”主張“停辦金馬獎”,當電影界、文化界紛紛批評這個主張“短視”時,批評的人就立即瑟縮起來。而當初之所以提出“停辦金馬獎”主張,無非循著炒作民粹的老路線罷了。 

  從上述各事便可看出,民進黨是個沒有中心思想、中心目標的政黨,所謂“撿到籃裏便是菜”,在機會主義心態下操作民粹主義,有主張等於沒有主張,黨內亂紛紛正源於此。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