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賺錢臺企擔上“莫須有”罪名

2012年12月03日 08:0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資”或者説“疑似中資”又一次與“危害臺灣安全”畫上了等號。香港壹傳媒集團旗下的3家臺灣媒體上月易主,5家臺灣大企業成了新東家,其中,旺旺中時集團僅因在大陸發家致富的經歷,而被綠營質疑為“中共資本”。民進黨進而宣稱,大陸正透過金錢壟斷臺灣媒體。

  綠營怕媒體變色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香港壹傳媒集團出售旗下臺灣紙質媒體和壹電視交易案11月28日淩晨在澳門完成簽約,包括“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內的5位買家,成為壹傳媒所轄島內媒體的新東家。

  壹傳媒在臺灣擁有《蘋果日報》、《壹週刊》、壹電視和《爽報》,在臺灣可謂“媒體巨獸”。尤其是《蘋果日報》和《壹週刊》,可説是臺灣“狗仔文化”的始作俑者,因其內容腥膻不忌,善於挖掘隱私猛料而高居臺灣報紙雜誌發行榜首。不過,壹傳媒老闆黎智英2010年進軍臺灣電視業被證明是一步壞棋,傳言短時間內虧損就超過了3.4億美元。今年5月,他表示將出售除《爽報》之外的另3家媒體。

  誰將成為新東家,關係到臺灣媒體生態消長,尤其壹傳媒顏色偏綠,綠營對其歸屬更是關切。結果,中時旺旺集團成為新買家之一的消息傳出,第一時間引發綠營強烈反彈。

  中時旺旺集團是臺灣另一媒體巨頭,其前身旺旺集團以食品業在大陸發家致富,後並購臺灣兩大藍色媒體之一的《中國時報》,又創辦《旺報》主打兩岸新聞,支援兩岸和平發展立場鮮明。

  在大陸賺錢就是“中資”?

  綠營把攻擊點放在中時旺旺的“中資背景”之上,暗指中共可能借此插手臺灣輿論環境。但除了旺旺在大陸賺了很多錢之外,綠營未能為指控提出任何具體證據。

  臺“中研院”院士余英時11月27日表示,壹傳媒收購案是攸關臺灣前途的大事,由於旺旺集團九成收入來自大陸,顯示大陸“通過臺商收購媒體,在臺灣進行全面瓦解人心的活動,已經達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

  民進黨大力呼應這一説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宣稱:“當年我們對抗的是戒嚴刀槍,今天看到中國透過金錢壟斷媒體。”他説,大老闆利用金錢就可以壟斷媒體、破壞健全的新聞環境,現在看見整個社會激烈質疑,臺灣媒體都被大陸和商人掌握了,我們這一代竟然可以見證“民主果實腐爛”的一天。

  臺“經濟部長”施顏祥認為,所謂並購案牽連出背後有大陸官方政治目的的説法並不可信,目前浮出臺面的買家資金均相當雄厚,應該無須動用任何資金來源。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吳育升則指出,如果沒有具體證據,對臺商並不公平,對企業也不公平,“你不能説臺商到大陸賺錢,有了錢回來購買媒體就説是拿中共資金,如果這樣所有臺商賺錢回來都説是中共資金那還得了?”

  國臺辦發言人楊毅11月28日在記者會上對此事也做了回應,他説,有關對大陸莫須有的指控,顯然別有用心,這也是臺灣某些勢力慣用的手法。

  民進黨又作馮婦

  民進黨的兩岸路線從不曾真正改過,但總在不斷微調之中。馬英九5年前啟動兩岸交流時,民進黨對大陸極盡妖魔化之能事。在兩岸交流取得有目共睹成效連南部農漁民都獲利歡呼時,民進黨悄悄收斂了“逢中必反”的調子。前不久,民進黨大佬謝長廷訪問大陸,又掀起了新一波兩岸路線之爭。但這兩天,民進黨似乎又落入了螺旋式前進的低谷。

  剛剛頒發的臺灣金馬獎,首次讓不少大陸影片獲獎,便招來民進黨“立委”高呼“停辦”;臺灣企業之間正常的媒體並購,只因買家在大陸發家,便被指控為“中共資本”。這種莫須有的邏輯,恍然又回到了“兩岸經貿會讓幾百萬台灣人失業”、“大陸來臺學生可能混入間諜”的扭曲時光。

  民進黨已經意識到兩岸政策是其最大軟肋,卻在不經意間技癢難熬再次出手,挑動對大陸的仇恨與恐懼。從過去幾年看,臺灣人對這一招已有了相當的免疫力,民進黨這麼做,長遠看仍是賠本買賣。(記者 王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