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部門合作獻智 努力攻克H5N2病毒難題

2012年03月09日 10: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臺大公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的文章探討島內H5N2病毒防治問題。文章指出,相關資訊應當透明化,島內現行的動物防疫組織必須變革,在啟動所有防疫機制與提升效能上,必須儘早由相關部門敬邀基層與臺當局曾參與禽流感H5N2防疫人員與病毒、免疫、流行病學者共同獻智,儘快攻克難題。

  全文摘編如下:

  自3月6日由《中國時報》首次揭露彰化陳姓雞農的5萬3千隻雞因高致病性禽流感H5N2病毒全遭撲殺,僅能望著被撲殺的雞群嘆息,心中只有萬分難過與無奈!因此迫切期待當局與學界提出建議。由於禽流感病毒可在地進行“微演化”,所以為減少未來如雨後春筍般的異地同時爆發疫情,已有英國學者警告,當疫情在不同地蔓延時,必須視為“緊急狀態”而考慮最佳的防疫策略,並提升防控時效,因此誠摯提出下列建議。

  首先,現階段除了農方少數官員之外,幾乎所有臺灣學者均不知自2009至今已3年多的臺灣H5N2病毒8段基因序列是否有人的基因片段;又是否于分子層次的胺基酸上有哺乳類特有的生物標幟(而已非專屬禽類),即是否有跨越宿主或至人的跡象。而“防檢局”至今僅對外公佈2003年與2008年兩低致病性H5N2病毒株基因的序列,3年來納稅人的努力卻全無法得知臺灣本地的H5N2序列,以研發檢驗試劑與最適疫苗。

  反觀美國疾管防治中心在2009年新型流感爆發之際,不但快速公佈新型流感H1N1各地病毒株分離序列,並積極協助各國推動分子檢測與疫苗備制。而臺灣不同地區的H5N2病毒近日爆發疫情如此複雜,特須科學數據理性判斷未來疫情走向,深信為事負責而有擔當的前局長應將此3年自雞群分離的所有H5N2病毒基因序列儘速公佈。主因陸禽的禽流感病毒是經呼吸道傳播,與水禽的消化道傳播迥異,對公共衛生風險判斷極為重要,況且臺灣必須為“全球衛生”的大局謹慎把關。

  換言之,今後臺當局的任何禽流感相關數據,無論是動物的病毒或血清普查及接觸者的H5抗體研究,資訊愈透明,經過跨領域的研討與綜判,如此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防疫策略,才能更取信於民,贏得民眾信任與更加誠相配合隨後的種種防疫措施。

  其次是動物防疫組織必須變革,以現今的指揮方式,難免易因經濟等考慮而流於個人的主觀判斷,或受限于決策者的科學經驗。為此,有科學實證的家畜衛生試驗所是否可考慮與“防檢局”合併的優缺點,充分開展未來科學實證為基石的防疫政策,如同臺灣“疾管局”也是在1998年第七一型腸病毒大流行後,當時“行政院”劉兆玄副院長聽取學界建議自原3個單位整並,在2003年SARS流行時,已證實發揮其整合的科學防疫功能。

  在啟動所有防疫機制與提升效能上,必須儘早由“國科會”、“農委會”、“衛生署”、“衛生研究院”及“國安局”召開“H5N2科技探研防疫聯合會議”,敬邀基層與臺當局曾參與禽流感H5N2防疫人員與病毒、免疫、流行病學者共同獻智。臺灣的科學家絕對有能力、熱忱,誠請淡水家畜衛生試驗所提供一系列H5N2病毒株,早日明瞭哪一株病毒較適合研發疫苗,以積極敬業態度完成團隊任務,減少可能的人畜傷亡。(金傳春,臺大公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