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獨”大佬愴然凋零映照唏噓黃昏

2011年11月21日 08: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地區還活躍在臺面上的幾名“獨派”大佬,多數已經80多歲。“臺獨聯盟”主席黃昭堂日前以80歲高齡驟逝。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指出,幾十年走過,“臺獨”主張非但無法被臺灣主流民意接納,“獨派”大佬的愴然與凋零,也映照出鐵桿“臺獨”稀噓的黃昏。 

  社評摘編如下:

  “臺獨聯盟”主席、“獨派”大佬黃昭堂日前以80歲高齡驟逝,“獨派”近日將在臺北為其舉行盛大追悼儀式。黃8月受訪時曾感嘆,他一生推動“臺灣獨立”,“一路走來,發現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為了‘臺灣獨立’而流血、不願意拋家棄子”。大佬的愴然與凋零,映照出鐵桿“臺獨”稀噓的黃昏。 

  臺灣還活躍在臺面上的幾名“獨派”大佬,多數已經80多歲,他們共同的背景是早年在日本受教育、親日、出身名門望族、家庭富裕,其中有些人的後代甚至已歸化為日本人。他們基於早年對國民黨、蔣家政權的不滿,以及對日本的情結,緊抱著“臺灣主權未定論”,推動臺灣“獨立建國”運動。然而,幾十年走過,這些主張非但無法被臺灣主流民意接納,民進黨也只敢奉為“神主牌”,供在大廳的神桌上。 

  黃昭堂生前抱怨,“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為‘臺獨’流血”,一語道盡了鐵桿“臺獨”向晚的核心。這批“獨派”大佬們衣食無虞,把追求“臺灣獨立”做為人生最後志業,那不是政治,而近乎信仰。政治是要解決眾人之事,信仰則是追求特定目標;現實上不可能的“臺獨”只會給臺灣民眾製造問題,無法幫臺灣民眾解決問題,連陳水扁“執政”時都公開坦承,“做不到就做不到。” 

  “獨派”大佬希望臺灣的年輕人要有為“臺灣獨立”而流血、拋家棄子的勇氣。實際上,很多“獨派”大佬的兒孫是美國人、日本人,自己的子孫都不想為“臺灣獨立”流血、拋家棄子;別人又不是傻瓜,為什麼要被牽著鼻子走,為了成就別人虛無飄渺的信仰犧牲自己的幸福。甚至有些“獨派”大佬自己還是拿“外國護照”,在海外有大量産業,飛來飛去,偶爾才回來臺灣住一住,順便鼓吹“臺獨”。 

  任何一項政治主張一旦脫離現實與群眾福祉即失去存在的價值,鐵桿“臺獨”向晚是遲早的事,老先生的“臺獨”夢,只能等待蓋棺論定。 

  民進黨與“獨派”大佬長期相互依存,民進黨有群眾、有精英、有“執政”的可能;“獨派”大佬願意釋出部分資源,也扮演夢的提供者角色,在某些時候還可與民進黨分扮黑白臉,以及作為貪腐遮羞恥布,與綠營政治人物互相取暖。講白了,就是互相利用,這幾年下來,“獨派”也知道選舉到了要自動閃開,有什麼訴求等選完再説。但以昔日陳水扁當局經驗,等到綠“執政”後,“獨派”又開始吵吵鬧鬧抱怨未受重視。  

  這些鐵桿“臺獨”凋零之後,繼之而起的中生代本土人士,不再有“親日”、“仇視大陸”的背景,他們的思維比“獨派”大佬趨於現實,從未聽聞有人想為“臺灣獨立”流血、拋家棄子之類的論調。臺灣本土社團之首、新上任的北社社長周福南就是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是經營紡織業的殷實商人,不時往來兩岸,親眼目睹大陸發展,也了解産業界需求。他日前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即率直的説,他主張要和平處理兩岸關係,不管民進黨兩岸政策是什麼,蔡英文未來若要當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要以和平共處、走向雙贏的路,希望蔡多聽、多觀察臺灣的需要。 

  類似周福南這樣的聲音,在民進黨內十分普遍,且漸漸成為主流,不能怪年輕人不願為“臺灣獨立”流血,因為大家都要活下去,而且要吃飽,民進黨精英和綠營支援者都一樣。 

  送走了“臺獨聯盟”主席,還會産生新的主席,就像“臺獨”主張不可能瞬間在臺灣消失。只是,老幹倒了,“臺獨”終究只是難以實現的信仰,民進黨作為“獨派”所依附的政治力量,必須要拿出能務實解決臺灣生存、發展問題的方案,才有可能從“神桌”上走下來,把基本盤做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