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失控的臺媒也會殺人

2016年04月05日 08:1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北4歲女童被兇徒當街斷頸,臺灣社會驚魂未定,類似案件卻在兩天內接連出現:新北投捷運站有人以牛排刀襲警,新北市男子用鋸子砍傷素不相識的滅蟲工人,臺南一名女童遭母親的男友用刀劃傷頸部。

  以臺灣的治安狀況來説,女童斷頸案應屬低概率意外事件,後面幾起卻顯然是有樣學樣。推本溯源,島內媒體狂轟濫炸式的報道引發模仿傚應,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女童案發生後,臺灣各大媒體全方位無死角反覆報道,將案件種種細節血淋淋地公之於眾。雖然並沒有錄影機拍到案發畫面,但受眾只要花幾分鐘看電視讀報紙,幾乎就會被迫“親眼目睹”那慘絕人寰的一幕。

  今天,島內大賣場要在木炭包裝寫上警語,警示消費者遠離燒炭自殺。而在20年前,臺灣幾乎沒有燒炭自殺事件,從第一條新聞出現以後,燒炭才逐漸成了最“流行”的自殺方式,這就是媒體傳播的模仿傚應。

  3年前,臺北捷運站兩天內發生了3起跳軌自殺事件。監視器錄下一名婦人在府中站縱身跳軌的畫面,經電視不斷回放,下午就有一名女子在永春站重演這一畫面。隔天下午,當時的臺北市長郝龍斌對媒體發表談話,希望不要報道跳軌細節。一小時後,又一女子在臺大醫院站跳軌。

  悲傷會共振,戾氣也會傳染。2012年美國電影《蝙蝠俠3:黑騎士崛起》播出後,各個州出現多宗槍擊案,嫌犯均自稱效倣片中的反派角色“小丑”。惡性案件被過度報道時,會引發同類案件,島內專家指出,這類現象稱為“溢出效應”,社會氛圍受到突發事件影響,誘發了反社會者的攻擊性。

  去年,德國一架飛機在法國墜毀,德國所有媒體自律,不允許捕捉家屬與朋友的悲痛表情,即使拍攝,也是以背影或是以馬賽克蓋住臉部,沒有衝上前採訪受難者家屬的畫面,沒有麥克風蜂擁而上的情況。而此次女童案,臺灣媒體竟連“頭顱滾出多少米”都詳加描繪。

  媒體應負起社會責任,遵守基本的倫理。島內媒體因競爭激烈而出現失序亂象,早已非止一日。有學者撰文發問,若當局無力監管,媒體又無意自律,普通人難道只有以拒絕收看來自救?(王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