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圖的啥?

2015年12月16日 09:4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于12月11日與南華早報集團達成協定,以2.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南華早報》以及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其他媒體資産。

  消息一齣,激起千層浪。海內外和香港本土的多家媒體紛紛就此發聲,分析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的用意以及《南華早報》將來的發展方向,許多西方媒體和某些港媒甚至還對《南華早報》今後的編輯獨立性持懷疑態度,這種擔心真的有必要嗎?

  為什麼是《南華早報》?

  還記得前不久馬雲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嗎?標題是:建在假貨上的千億帝國。在國內企業界“形象好氣質佳”的阿里巴巴到了海外以後,整天被人唱衰股價、批評挖苦,可以説,阿里巴巴的國際化之路走得並不順暢。此情此景下,阿里巴巴集團尤其需要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

  然而,由於西方媒體一直帶著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看中國企業,收購國外媒體對任何一個中企來説都是阻力重重、難以成行。因此,在香港這個中國內地通向世界的窗口,選擇一家有影響力的紙媒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就這樣,《南華早報》被選中了。

  《南華早報》于1903年創辦,最早名為《南清早報》,到1913年改稱為《南華早報》。它是目前香港銷量最大的英文報紙,讀者以政界、商界的高層人士為主,內容聚焦大中華及亞太地區,在業內久負盛名。這樣的平臺對於馬雲和阿里巴巴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能為阿里巴巴全球化打造良好的環境,而且能讓國際社會聽見中國企業的聲音。

  在收購《南華早報》後,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也親口闡述説:“即使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依舊有人不了解中國,不了解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是為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更了解中國,也就會讓人更了解阿里巴巴。”

  今後打算如何發展?

  收購後,蔡崇信在致讀者信中説,阿里巴巴將把《南華早報》的深厚傳統和我們的科技相結合,“創造一個屬於數字科技時代的新聞業未來”。他説:“阿里巴巴在數字傳播領域上的能力已經被證明,特別是在移動端,阿里巴巴有充分的技術和能力,讓《南華早報》的內容生産更高效,超越地理位置,觸達廣大讀者群。”

  有媒體分析,《南華早報》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經營情況已不如以前。這幾年,前東家郭鶴年家族投放到《南華早報》的資源越來越少,為了節省開支,不時推出新措施,如減少開支及聘請越來越多兼職記者,以致近年《南華早報》大批記者出走,報紙的水準下降。阿里巴巴收購後,有可能模倣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的手筆,改造傳統媒體。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它為《南華早報》大膽開出“撤去電子報閱讀付費墻”的藥方。

  今後,阿里巴巴可能與《南華早報》進行業務整合創新,比如嘗試新型的售賣新聞資訊方式,不再依靠廣告等。蔡崇信對此信心滿滿,他説:“《南華早報》會以獨特的視角帶來豐富的新聞和透徹的分析,繼續成為一家權威性的,記錄在香港以及更廣闊地區的成長、歷史、創造和文化的報紙。”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