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媒體應檢討:走出柯文哲神話

2015年02月06日 14: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6日發表評論説,柯文哲就任市長以來的高媒體曝光率,無疑是當前臺灣最值得檢討的媒體現象。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柯市長愛講敢講而無所顧忌,固然是柯氏新聞神話主要成因;然而,媒體發現柯放言高論能吸引廣大注意,因而能製造相關新聞産品超高賣點後,也就利字當頭,順勢天天誘導柯多多發言,以維繫新聞賣點于不墜,其實也是柯在新聞曝光率上一枝獨秀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柯畢竟是市長而非名嘴,更不是跑江湖賣藝的説書人,媒體要報導柯市長的相關新聞,豈不應該回歸基本面,透過詳細蒐集數據及謹慎訪問多元消息來源,以負責任的態度,經由仔細調查採訪後,告訴所有閱聽人,柯説的各種問題,到底是不是問題,如果真有問題,又該如何以合乎法理情及有效率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只把柯當成一部新聞製造機,每天只要能從這部機器裏生産出一些聳動新聞,就算達成採訪任務,心願足矣!

  否則,長此以往,柯固然言多必失,一再語出驚人而快速消耗掉自己的政治聲譽;媒體也會因為這種只知看好戲的報導心態,而被社會大眾鄙視,最後,是大家都因為極度失望,而對臺北市政開始産生不再關心或寄以任何希望的犬儒心態,終究形成整個市政建設的敗落。

  臺北市不是柯文哲個人的表演舞臺或政治實驗室,而是所有臺北市民的生活與發展場域。媒體對於臺北市民該盡的社會責任,就是不管是誰當市長,都要基於公共利益,去好好監督市府團隊的表現,任何關於市政建設的主張或政策,媒體都要本諸獨立公正與精確冷靜的判斷力,透過審慎的採訪與評論,去檢視那些政策與意見的可行性與合理性,而不該只是關注市長每天是否又有驚人之語,把市政新聞簡化與窄化成市長每天的個人秀。

  就以柯市長認定需要調查的幾項前任牽訂的開發案而言,這些案子到底有何細節會有爭議?郝前市長認為這些案子都經得起檢驗,柯市長卻認為其中都有問題,那麼,真相到底如何?不靠媒體仔細公正地檢視,市民從何判斷誰是誰非?這樣的報導與分析,固然比較專業枯燥,但對民眾而言,卻是比較有用的資訊,也是大家應該要掌握的,與基本事實有關的重要訊息。

  媒體不花精神在挖掘這些重要資訊,只是每天死盯在市長或市長夫人身邊,等待好戲登場,先不管市長是否又言多必失,媒體先拋棄了自己的社會責任,耽溺于柯文哲神話中而無法自拔,這種表現,其實也不比我們這位新科市長高明到哪去!(作者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