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館藏文物接地氣 “太有才”的臺灣文創

2014年09月10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夜光運動手環寫著“朕就是這樣漢子”、“朕就是這樣皇帝”等,每個售價新台幣100元。

201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風靡一時的“朕知道了”紙膠帶。(圖片轉自臺灣媒體)

  臺北故宮博物院繼2013年推出風靡一時的“朕知道了”紙膠帶之後,近日再創新意,推出了“朕又來了”系列文創商品,令網友們紛紛驚呼“好有梗好好笑”、“太有才了”!相比于去年的紙膠帶,臺北故宮文創産品的親民策略越來越高段位,重新又掀起了一股雍正熱潮。

  這次的“朕又來了”系列文創商品包括夜光運動手環、聖旨文件夾、密奏文件夾、明信片、立體貼紙、手絹、束口袋等。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夜光運動手環,分為白、紅、黃3款,其上分別印有“戒急用忍”、“朕就是這樣漢子”、“朕就是這樣皇帝”字樣。這些字樣都是出自朱批奏折或是匾額,即從文物中復刻而來。

  臺北故宮已不是第一次出此新奇而頑皮的創意,當年由康熙皇帝真跡復刻而來的“朕知道了”紙膠帶也是被遊客們瘋搶,3天之內首批1500個紙膠帶就被搶購一空,成為臺北故宮的一大亮點。有數據顯示,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超過90家廠商有合作品牌授權,目前已推出了近2400種文創商品,包括“翠玉白菜傘”、“冰山一腳”潮襪、“富春山居圖”茶杯墊,臺北故宮單是2013年就收入了9億元新台幣,數字直逼10億元新台幣的故宮博物院門票收入。

  在臺灣,通常將藝術衍生品稱為文創産品,臺北故宮的文創産品能夠獨樹一幟、風靡兩岸,主要在於其將傳統文化融入到了更多人的生活當中,將“古早味”與現代結合起來。膠帶、文件夾、名片盒、滑鼠墊等物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當這些物品被印上了皇帝的真跡或是山水畫後,便成了極富生活氣息的故宮藏品衍生品。

  這些與生活非常貼近的文創産品,讓臺北故宮從神壇走向民間,使傳統文化融入了普通民眾的生活當中,使民眾在日常使用中就能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拉近了與歷史的距離。另外,這些文創産品還是極具故宮特色的,至少不同於隨處可見、買回家卻毫無利用價值的旅遊紀念品。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頗令有識之士心痛,但是臺灣在傳統文化傳承方面一直值得我們學習。説起臺灣的文創産業,除了臺北故宮的創意小商品,還有廣為熟知的誠品書店通宵閱讀、臺北的松煙文創園區、阿之寶瘋茶館、花蓮糖廠、臺東糖廠、都蘭的阿美族聚集地。在這些地方文創産業都已得到了成熟的發展,吃的、玩的、穿的、用的,古早味的、現代味的,讓遊客在盡興之餘對傳統文化也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總之,想要文化得以傳承,還是要抓住年輕人的心理,既要使文創商品具有歷史感,同樣也要讓消費者覺得購買這件文創商品是物有所值的。雖然現在很多文創商品的商業屬性更為濃厚,傳承文化的力量並不強大,但是慢慢跨出第一步才會有第二步。一卷小小的紙膠帶、夜光手環也許無法濃縮整個歷史,但是至少遊客們去了故宮或是去了其他景點,不再是僅僅到此一遊,而是透過這些小物件與歷史有了些許的互動。(俞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