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北故宮文物配件失蹤 暴露管理漏洞

2013年03月26日 08: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昨日證實,有5件器物類文物的附件“未現”。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未現”的原因有待查明,但5件文物的附件不翼而飛是事實,暴露了臺北故宮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

  評論摘編如下:

  臺北故宮博物院保持了半個多世紀的零失竊率可能要被打破了。昨天院長馮明珠證實,有5件器物類文物的附件“未現”,可能在過去“改箱為櫃”計劃實行時,文物的附件或殘件藏在某個箱子內而尚未找到。她還強調“文物配件遺缺無損主件價值”。看來,在臺北故宮眼裏,附件缺失並非大事。誠然,評估文物價值,臺北故宮是權威,外界無可置喙,而“未現”的原因也有待查明,但5件文物的附件不翼而飛是事實,暴露了臺北故宮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

  臺北故宮自1949年落戶臺北以來,保安嚴密有如滴水不漏,沒有出現過失竊事件,但曾發生過文物意外遺失。院藏重要文獻《滿文原檔》中的一頁“女屍圖”于1969年失蹤,至今下落不明。當時臺北故宮準備把《滿文原檔》發行成書,因內部沒有數字掃描裝備,只好送出外面拍照印製,但拿回時卻發現“女屍圖”不見了。據臺北故宮職員估計,當時島內風氣保守,社會上根本見不到裸女圖,所以被好奇心者偷走了。自此之後,臺北故宮規定所有文物拍照都須在院內進行。另一件離奇消失的“文物”,據説是一包新疆進貢的湖鹽,鹽因年代久遠揮發了,只剩下包鹽的紙。2007年還傳出臺北故宮鎮院之寶“翠玉白菜”和“肉型石”缺損,後來雖澄清為作品擬真而造成誤會,但“立委”們仍要求進行全院大清點。臺北故宮遂于2008年10月展開赴臺以來第3次文物清點工作,直至去年4月才完成,雖然文物總量與上一次相符,但發現部分附件缺失。

  據悉,臺北故宮共收藏了超過69萬件文物,為清算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60多年來只進行了3次清點,每次耗費數年之久。雖然故宮院長每年組織抽檢1400件到1700件文物,但抽檢率過低,倘若有文物遺失,恐怕未能及時發現。島內有媒體指出,從“銷贓”的角度來看,大型文物或文物主件因登記在冊,脫手不易,不容易成為監守自盜或順手牽羊的目標,但配件等小東西就相對簡單許多,畢竟也是不可多得的古物,在收藏家市場有一定價值。

  失蹤的幾個文物附件,相較于臺北故宮充沛的珍貴藏品,不過是九牛一毛。但臺北故宮切不可掉以輕心,必須查明真相,到底是“雲深不知處”,還是有人監守自盜。否則,這次“未現”的是無損主件價值的小附件,但難保下次“未現”的可能就是價值連城的主件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