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高校各顯神通奔“錢”程

2014年06月20日 08:4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中山大學紀念品以余光中的詩句為賣點。

臺灣中山大學紀念品以余光中的詩句為賣點。

  臺灣各高校的教育撥款年年降低,還不説普通高校,就連排名前四位的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成功大學3年來辦學經費都平均減少了25%,各大學的一些研究交流計劃被迫取消,競爭力也受到影響。根據英國最新公佈的亞洲百名大學排行榜,臺灣只有13所高校上榜,比去年的17所退步了不少,而且一些高校已處在“掉榜”的邊緣。

  應對經費短缺,除節流外,臺灣各高校也在開源上各顯神通,“學”裏淘金,因為喊窮沒用,不如開動自有資源,能賺一點是一點。

  紀念品有商機

  帶有大學特色的紀念品本來是大學用於外聯的辦公品,即使是放在校園的小賣部賣也不指望賺錢。這些紀念品上通常只印個校名、校訓、校徽等,樸素簡單。但學校缺錢後,紀念品生意成為每所高校的必選。紀念品成為商品後,創意井噴,形象百變,新潮、實用、個性,再加上文化附加值,成為市場新寵,幾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暢銷産品。

  海峽兩岸都喜愛的詩人余光中曾任教于臺灣中山大學,大學又位於高雄市西子灣畔,該校於是把余光中和西子灣當作賣點。有一套鉛筆,每支筆都印一句余光中寫西子灣的詩句,比如“珍重西子的晚霞”、“只因滄海是我的鄰居”等,一套鉛筆售價200元(新台幣,下同),價格不便宜,但卻常年熱銷。另一件熱銷商品是印著余光中詩句的磨砂玻璃杯,杯子本賣不出高價,但印著“這世界待你向前推動,像杯子旋轉在你掌中”的詩句,便“高貴”了起來。

  臺灣藝術大學的賣點是設計和手工製作,比如工藝設計係的老師設計的一款項鍊,玻璃材質上點綴金箔校徽,現代感與貴重相結合,再組織學生手工製作,既是教學又是生産,學生們還能計件取酬,可謂“兩個輪子高速轉”。

  別小看杯子、帽子、T恤衫、夾克、明信片這些小商品,臺灣大學僅校園內的紀念品年營業額已超過了600萬元,不少人專程到臺大來買東西。只要設計創新、製作精良、代表高校的個性,紀念商品不愁賣。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