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首招陸生 為何41高校“顆粒無收”?

2011年06月16日 08:22: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臺灣首次招收大陸研究生與博士生的結果日前公佈,653個名額只招到了248名學生,80所學校中的41所“顆粒無收”。島內輿論説,這樣的結果其實早可預見,説明當年把“三限六不”歧視性規定加諸陸生的政策制定者太短視。

 
  規定太苛刻 

  6月8日公佈的招收大陸研究生、博士生結果顯示,核定招生名額653名,缺額高達405名。 

  臺灣教育界普遍認為,對陸生限制過於苛刻是招生不足的最大原因。大陸學生要去臺灣,必須忍受“三限六不”,包括不能拿獎學金,不得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得留臺就業,本科生不能上公立大學等。 

  大陸學生的待遇比一般外籍學生還要糟糕得多,甚至不能幫導師做課題,理由是課題費是公家的。陸生沒有健保,而外籍學生在臺4個月後即有健保。有關規定還強調,陸生的學費不得低於私立學校最低標準。 

  臺灣私立高校學費高昂,也許對某些富裕家庭來説,錢不是問題,但是“三限六不”的歧視性含義卻讓人不能不介意。 

  本科招生結果還未揭曉,不過從這次結果中也能略見端倪。此次招生,臺灣大學等公立學校明顯比較受大陸學生歡迎,但據規定,公立學校本科不得招收陸生。 

    當初為何沒預見? 

  臺灣近年少子化嚴重,多數高校苦於招不到學生。2008年,一名臺灣學生以總分7.69分,平均一科不足1分(滿分100)的成績被大學錄取,充分證明臺灣高校如何求“生”若渴。 

  首次招收大陸學生結果不理想,令教育界失望。臺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為此召開諮詢委員會議,尋求改善方法。有咨委提出,陸生來臺政策應該一步到位,否則來臺的陸生要麼是家境太好,不然就是非法打工,兩岸學生將會有磨擦。咨委説,臺灣應調整相關政策,鼓勵陸生來臺並工作,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有工科研究生都是外籍生。 

  這樣的意見,當初在臺當局民意部門討論陸生赴臺辦法之時就不絕於耳,教育界一直主張,應順應國際潮流,拿出好的條件,吸引優秀人才,但臺當局最終拿出的,卻是堪稱舉世罕見的苛刻規定。 

  “三限六不”的始作俑者是民進黨,不過國民黨擁有多數席位,卻選擇與之妥協。島內媒體質疑,國民黨當局讓“三限六不”過關時,難道預見不到今天的結果? 

  招生結果放榜後,馬英九表示,民眾對陸生來臺仍有疑慮,因此採循序漸進,先把條件訂嚴一點,等站穩後再逐漸放寬。對此,島內輿論指出,也許如何規避民進黨的“抹紅”,才是臺當局優先考量的問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