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黃小鴨“週游臺灣”臺媒反思文創態度

2013年12月23日 10: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由荷蘭藝術家霍夫曼設計的基隆黃色小鴨(大陸叫大黃鴨)今天綵排,但因為受到陣風和海流影響,調皮的小鴨不受控制,先是擦撞到拖船,約有10釐米“傷口”,隨後又輕微碰撞廣場欄杆。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短評指出,黃色小鴨一夕暴紅,3縣市前仆後繼,荷蘭藝術家霍夫曼一開始受寵若驚,但領教基隆經驗後,想必對臺灣人的藝術涵養和版權維護大打折扣。小鴨“週游列國”沒事,劃進基隆港卻成了山寨鴨,臺灣好不容易才擺脫海盜王國惡名,對國際形象傷害恐怕不小。

  裝置藝術“大”行其道,不管是黃色小鴨的心理療愈、藝術鑒賞或是觀光功能,確實引起各地民眾追鴨風潮。但隨著高雄、桃園和基隆三地展出,不僅顯示地方政府團隊能力高低,也暴露出政商人士想藉此大牟其利、大撈一筆的醜態。

  基隆團隊之所以“惹毛”原創者,主要天馬行空的怪異點子,先是想讓小鴨旋轉和呱呱叫,接著歡樂鴨、招財鴨一起混充“趕鴨子上架”,港邊飯店餐廳船運則跟著打噱頭,把堂堂公共裝置藝術“小鴨三吃”,變成了商業怪獸,霍夫曼當然火到不來。

  被開除了的策展總策劃范可欽,非但沒有反省團隊作為,竟大言不慚炮轟對方不厚道、大斂財,還打起兩岸三地的著作權、商標權的論戰,足令社會大開眼界。

  回顧2013年,正是霍夫曼搶盡風頭,基隆策展團隊才趨之若鶩,花大筆錢迎來黃色小鴨,這下灰頭土臉、面子丟盡,不但得不償失,對整天只會高喊臺灣要發展“文創産業”口號的政府,更上了最寶貴慘烈的一課。

  而打著2014選舉算盤的基隆市議長黃景泰,更是碰了一鼻子灰;老想搭免費便車的政治人物,都該把這個寫入筆記。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微評指出,臺灣常自詡是兩岸文創産業領先者,但這次基隆“黃色小鴨”遭概念原創人霍夫曼吐槽事件,讓人覺得臺灣的所謂才子創意,實在太驕傲。大陸“大黃鴨”開展後,陸媒曾評論“不管多麼有創意、多麼受歡迎的東西,一旦被過度商業化,被過度地開發利用,那麼就勢必開始走下坡路。”顯示大陸對“大黃鴨”現象的自省。

  看看我們的“創意人”,明明企圖把黃色小鴨邊際效益用個精光,卻一副“法律沒禁止什麼都可以做”態度,也不想如果沒有霍夫曼創意,這個問世150多年的黃色小鴨,有今天的風光局面嗎?智財權不是現代文明社會最重要的準則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