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我是歌手:老歌如酒越陳越香

2013年05月06日 09: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5日刊載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王皓平的評論文章,回憶點評走紅兩岸的《我是歌手》節目。文章指出,《我是歌手》,是大陸節目,是臺灣歌手,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去你我的感動能不能延續。老歌如酒越陳越香,這些歌隨著演唱者歷練的成長,更添附這首歌的時代意義,讓這首歌再度復活。

  全文摘編如下:

  今年(2013年)3月8日臺灣歌手辛曉琪在湖南衛視演唱《至少還有你》,唱到一半時,突然將旋律導入她家喻戶曉之作《味道》,頓時引發全場共鳴,這是她1994年的作品,沒錯這首歌已經20年了,每位聽眾這20年來的故事,在這一瞬間全炸開了,往事一幕一幕涌入每個人心頭。將時間回推一個星期,也就是3月1日她首次站上我是歌手這個舞臺,她以名曲《領悟》應戰,更讓大家領悟到歲月如梭的可怕。 

  齊秦、林志炫、辛曉琪,以及彭佳慧,閃耀整個華語歌壇平均超過20年,他們的歌,五、六年級生總能哼唱個起碼十來首,而且這些歌曲陪伴我們渡過痛苦的聯考歲月與青春年華,是觸景傷情吧,一聽到這些歌曲,那些年、那些事,就好像回到從前,歷歷在目。 

  然而這些歌手陸續消失在2000年以後,呈現半退隱狀態,有的長期在大陸走唱,有的偶爾在歌唱選秀節目中擔任評審,有的窩身臺北pub駐唱,有的不定期在歲末聯歡晚會露臉演出。他們宛如老兵,逐漸凋零;而這些雋永歌曲,留在每個人CD架上,不經意才會拿出來聆聽;或無意間在哪個街頭,聽到某個商家播放,放下腳步直到播畢才肯離去。 

  先從鄧麗君,再到諸如蔡琴、齊秦、潘越雲、李宗盛、羅大佑,隨後接上王傑、蔡幸娟、張清芳、張雨生、趙傳、庾澄慶與辛曉琪的年代,一波波華語流行歌曲進入大陸,演繹著每個聽眾屬於自身的故事。 

  20年過去了,廣大聽眾年少不再,各自經歷許多事情,然而CD上的歌曲,依然精準地播放每個音符,當回憶剛好,但總覺缺少時間淬練。而勇者如齊秦、林志炫等人,毅然踏上《我是歌手》這個舞臺,在高水準音樂支援,並在歲月加持下,讓聲音穿透歌詞的每個字句,使每個人的故事得以延續,使20年來的糾結走出無限回圈。 

  《我是歌手》,是大陸節目,是臺灣歌手,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去你我的感動能不能延續。而林志炫拿下第2名,對他更不重要,因為他在最後關頭,寧可選唱《浮誇》,而不選唱《離人》,他認為未來不會再有機會在高級弦樂伴奏下演唱浮誇這首歌,而他的賭注,無非是追求那一刻的閃耀,與聽眾們的感動。最後,總計這次《我是歌手》約110 首歌,超過40首以上是臺灣流行歌曲,這個節目讓更多華人被臺灣流行歌曲所感動。如果沒有《我是歌手》這個節目,試問這些歌曲還要塵封多久;而20年前的編曲與演唱方式,是否又能對得上現代聽眾的味道。老歌如酒越陳越香,這些歌隨著演唱者歷練的成長,更添附這首歌的時代意義,讓這首歌再度復活。 

  湖北的武漢姑娘聽著《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她心中演的全是她的電影,即便她根本沒到過臺北;如今,這首歌需要孟庭葦劃時代的再詮釋;而再詮釋需要的是舞臺,需要肯定的目光,需要廣大的聽眾,而這些是臺灣所欠缺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