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我是歌手》意外引論戰 蘇貞昌所為何來

2013年04月19日 09:51: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大陸《我是歌手》節目意外引發島內多方論戰,兩岸間一場單純的流行音樂盛宴,卻在蘇貞昌口中成了“入島、入戶、入腦”的“統戰”作為,令人匪夷所思又瞠目結舌!我是歌手——節目名稱直白的亮出參與者的身份,這是一群歌者,無關其他;那蘇貞昌呢,他又是誰?他將“政治陰謀”牽扯進來、唱出這首“驚人插曲”,又是所為何來?

  蘇貞昌現在的身份,是民進黨主席,他代表的當然就是那個死抱“臺獨”神主牌不放的臺灣政黨,那個事事以政治挂帥、時時緊繃著一根“統戰神經”的反對黨。蘇貞昌根本看不懂《我是歌手》在臺灣的熱潮是怎麼回事,他的問題,就不僅僅是一句“OUT”就能形容了。

  《我是歌手》前幾日的總決賽,受到臺灣包括東森等多家電視臺以新聞報道名義全程直播,贏得平均2.15的高收視率(即每分鐘有約48萬觀眾收看)。幾乎是“萬人空巷”的收看盛況令人疑惑:臺灣到底為什麼而沸騰?

  其實島內很多媒體都給出了答案:《我是歌手》之所以在臺灣引起廣泛關注,主因是總決賽的七強裏有四位臺灣歌手,比賽過程中不但歌手經常唱臺灣歌,還有一集是向臺灣歌手齊秦致敬的專場。若是沒有臺灣歌手的參與,該節目恐怕不會引起臺灣新聞臺的興趣。這純粹是市場導向的結果,與蘇貞昌口中的“入島、入戶、入腦”有何相干?

  想起前不久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先生的一席話,他説民進黨堅信,自由是“終極價值”,和平不見得是“終極價值”;因此假如民進黨要和大陸對話,更重要的是談民主、自由和人權,而不是和平。可是,為什麼“和平”就不是“終極價值”呢?有評論直言:如何確保一個和平的地區環境,才是實現穩定與繁榮的首要條件,也才是談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基礎,民進黨怎可舍本逐末?

  面對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盛況與不可逆轉的發展態勢,民進黨始終無法邁出關鍵的一步,舍本逐末甚至快要成了“常態”。單從這次蘇貞昌對《我是歌手》的反應即可看出,什麼“統戰”,什麼“以商圍政”,蘇貞昌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麼?他不懂得“政黨要有政治生命,必須看得見現在,也能給人民一個未來”的道理嗎?
 
  一個大陸的音樂節目,充斥著如此多的“臺灣內容”:臺灣歌,臺灣歌手;連林志炫未奪冠,都有大陸網友為他抱不平。臺灣在文創方面的成就,大陸羨慕、臺灣驕傲;蘇主席卻還停留在過去的時光,動著事事政治挂帥的老腦筋!

  臺灣《中國時報》最新調查發現,有近6成臺灣民眾看過《我是歌手》總決賽轉播,其中56%覺得內容精彩,65%無法認同蘇貞昌的“統戰”言論。這個民意表達出的意思還不夠清晰嗎?《我是歌手》在臺灣受到熱捧,不是被島內媒體炒作或引導出來的,而是因為臺灣民眾自行通過網路觀看引起轟動後,媒體才跟進報道。整個過程,絲毫看不出與“政治陰謀”有何相干?!

  很多人一定會好奇:不知蘇主席有沒有對民進黨內同志和年輕支援者做過民意調查,看看有多少人看了《我是歌手》,又有多少人看了以後覺得被洗腦了。客觀地看待大陸,然後邁出了解與接觸大陸的第一步,這不也是民進黨中央所希望的嗎?更何況搖控器握在觀眾手上,蘇貞昌和民進黨還是先搞清楚自己是誰,再來發表言論吧!(蕭青)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