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珍珠奶茶再陷“致癌疑雲”?

2012年09月11日 08: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年熱銷歐洲的臺灣地道飲料珍珠奶茶最近因陷入“致癌疑雲”,而導致經營危機。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此次疑雲不僅牽涉到BoBoQ的生死存亡,更攸關被稱為“臺灣之光”的珍珠奶茶的聲譽。臺衛生部門應對相關食品加強檢驗,進一步追查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若沒有問題,則應理直氣壯與德方理論,以維護珍珠奶茶的聲譽。總而言之,不能讓“致癌疑雲”不清不白。

  評論摘編如下:

  近年熱銷歐洲的臺灣地道飲料珍珠奶茶最近因陷入“致癌疑雲”,而導致經營危機。由於珍珠奶茶在兩岸三地都很受歡迎,“致癌疑雲”恐怕會蔓延至亞洲,對兩岸三地的珍珠奶茶業造成沉重打擊。   

  此次事件源於月前德國媒體及研究機構紛紛指出,當地的珍珠奶茶含有致癌物,並強調珍珠奶茶的原料來自臺灣。但總部設在德國柏林的珍珠奶茶專賣店BoBoQ則保證其所出售的珍珠奶茶符合德國衛生規定。雖然雙方各執一詞,孰是孰非難以辨別,但在“寧信其有”的大眾心理下,人們都不願把自己的身體健康當賭注,除非BoBoQ提出有力證據,否則難消人們心頭疑慮。看來,BoBoQ與德媒的官司戰無可避免。這不僅牽涉到BoBoQ的生死存亡,更攸關被稱為“臺灣之光”的珍珠奶茶的聲譽。   

  在臺灣賣珍珠奶茶的店舖比米鋪還多,大街小巷,商場夜市,無處不在。由於奶茶香甜可口、粉圓韌性彈牙,不僅深受島內民眾喜愛,也成為遊客來臺必嘗的飲料。有華人獨具慧眼,看中珍珠奶茶蘊藏的巨大商機,自2005年開始籌劃在歐洲創立珍珠奶茶品牌BoBoQ,迄今在德國、荷蘭、奧地利、西班牙、捷克、波蘭、以色列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共有106家加盟店。雖然生意紅火,但BoBoQ開業以來一直很低調,擔心“樹大招風”。因為歐洲一向是世界上對食品品質標準要求最高的地方,尤其對從國外引進的時髦飲料,德國衛生單位對成份的檢查特別嚴格。早前就有德國綠黨的政界人士提出珍珠奶茶含糖量偏高,必須加以規範。正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最近更有德國研究人員聲稱珍珠奶茶中的“珍珠”(粉圓)含有致癌物。   

  粉圓的成份主要為澱粉和樹薯粉,保存期大約只有2至4小時,幹貨可保存一週。但曾有傳聞稱,一些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延長保存期,在粉圓中加入化工成份,還可令粉圓更有韌性。如今德國方面也傳出類似疑慮,還直指原料來自臺灣,臺灣相關部門恐怕不能等閒視之。島內“衛生署”官員也承認,目前臺灣針對“珍珠”抽驗的項目只包括防腐劑和微生量。如此看來,臺灣應立即擴大對“珍珠”的檢驗項目,方可平息外界的流言和德國的質疑。   

  去年“塑化劑風波”重創臺灣食品聲譽,當時全臺受污染的産品超過500項。珍珠奶茶也深受其害。事隔一年,疑雲再起,臺灣的衛生部門應對相關食品加強檢驗,倘若有問題,應進一步追查,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如果沒有問題,則應理直氣壯與德方理論,甚至要求賠償,以維護珍珠奶茶的聲譽。總而言之,不能讓“致癌疑雲”不清不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