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兩岸前景不明 臺經濟雪上加霜

2016年04月21日 09: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島內出口數據“跌跌不休”。據臺灣財政部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月臺灣出口新台幣227.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4%,已連續10個月呈現兩位數衰退,同時更是連續14個月衰退。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臺灣出口也曾出現“連14黑”的不景氣局面。4月20日,香港大公網發表署名朱穗怡的評論指出,倘若未來幾個月臺灣的經濟表現繼續滑落,將打破金融海嘯期間的“紀錄”了。

  不過,當下臺灣面臨的經濟問題恐怕比金融海嘯更嚴峻。島內有學者指出,臺灣目前面臨的是結構性問題,如患上慢性病,一直惡化、好不了,與金融海嘯時突然出現一身疾病,疾病來得快、去得快的情況不一樣。此外,島內政黨輪替,倘若下月上臺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未能穩定兩岸關係,勢必影響臺灣經濟建設。

  臺灣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倘若世界經濟氣候不佳,勢難獨善其身。去年全球經濟可謂自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後最差的一年,而島內出口除了去年1月還能維持2.87%的增長外,2月至今年3月連續14個月都是負增長:-6.6%、-9.4%、-12.3%、-4.2%、-14.8%、-12.7%、-14.6%、-14.6%、-10.6%、-17.1%、-13.8%、12.9%、-11.8%、-11.4%。由於全球需求疲軟,除了臺灣,韓國出口更是連續15個月衰退、新加坡18個月衰退、美國則連續14個月衰退。雖然相較之下,臺灣出口的成績單還不算最差,但其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以及政治因素,給經濟未來走向增添了不少變數和阻力。

  多年來,島內産業過度集中在電子、資訊領域,雖然國民黨當局這幾年不斷宣示改善産業結構,但相關舉措未見明顯效應。而與臺灣出口産品高度重疊的韓國致力開拓海外市場,搶去臺灣廠商不少訂單。而且韓國已先後與東協10國、中國大陸、美國、歐盟等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獲得了比臺灣業界更優惠的關稅,換言之,韓國産品的成本較臺灣低,從而增加了競爭力。臺媒指出,韓國的這些自由貿易協定正在逐漸蠶食臺灣的出口市場,對臺灣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其實,相較于韓國去年6月才與中國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臺灣早在2010年6月就與大陸簽署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且于2013年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原本就比韓國早拿到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優惠門券,不料島內民進黨不樂見兩岸經貿緊密合作,極力阻撓服貿協議生效,致使臺灣服務業錯失了佈局大陸的先機,也讓臺灣失去了調整經濟結構的良機。

  民進黨下月上臺執政,但該黨仍不承認“九二共識”,使這些年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和平紅利無以為繼,兩岸關係面臨停滯、倒退。臺海局勢若重陷緊張局面,必使島內外投資者對臺灣卻步,這對臺灣經濟可謂雪上加霜。可見,政治局勢不穩及産業結構窠臼是影響臺灣未來幾年經濟建設的主要因素。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