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排斥兩岸經合乃捨近求遠

2016年03月01日 09: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劃”,希望以“創新”的概念帶動島內産業轉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細究其“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産業發展策略,發現其經濟藍圖竟把大陸排除在外,讓人詫異。臺灣産業當然要與全球聯結,但若因此而捨近求遠,排斥與大陸聯結、排斥兩岸服貿、排斥兩岸經合,則是違反了經濟規律。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最近展開産業之旅。在選舉期間,她就提出包括“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生技醫藥”和“國防産業”的“五大創新研發計劃”,以解決臺灣産業結構失衡的問題。島內輿論認為,蔡英文發展創新産業的構想若成功,確是臺灣産業轉型的里程碑,但産業轉型面臨的困難不計其數,馬當局也曾大力提倡産業創新,但成績不彰,可見産業轉型是一個長期工程,對臺灣經濟的推動效應還需一段長時間才能顯現出來,但現今就有在短期內可給臺灣經濟帶來動力的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蔡英文和民進黨卻“視而不見”,上月還甚至要求重新談判兩岸服貿協議,這顯然是該黨“逢中必反”的僵化思維作怪。

  一直以來,臺灣産業結構過度偏重電子業,一遇上全球經濟不景,以電子産品為出口重點的臺灣難免受到衝擊。因此,如何改善臺灣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多年來困擾每一屆臺當局。蔡英文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劃”,希望以“創新”的概念帶動産業轉型無可厚非,只是細究其“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産業發展策略,發現其經濟藍圖竟把大陸排除在外,讓人詫異。蔡英文曾表示,“連結全球”是指在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把美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先進技術國家,作為臺灣連結的主要對象。

  蔡英文的産業大計絲毫沒有提及大陸,其實早有端倪。她在選舉期間就曾叫囂“不能把臺灣經濟與中國大陸綁在一起”。這話乍聽之下似有道理,但兩岸經貿往來熱絡乃是經濟規律使然,若是人為切割,對臺灣經濟發展將是一大災難。一般而言,投資商較關注的問題包括政策、市場、資訊、交通等重要因素,而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語,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之便:語言相通方便交流,地理相近省時省錢,政策優惠提供便利,最重要的是,大陸擁有廣闊的市場,為臺商提供了無限商機。而且這幾年歐、美等經濟體普遍衰退,但大陸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不僅是臺商,其他經濟體也紛紛搶進中國大陸市場。可見,兩岸經貿關係緊密是市場法則運作下的自然結果,並無所謂“綁在一起”的問題。

  臺灣産業當然要與全球聯結,但若因此而捨近求遠,排斥與大陸聯結、排斥兩岸服貿、排斥兩岸經合,則是違反了經濟規律。

  民進黨依然奉行“臺獨”黨綱,蔡英文處理經濟議題仍是意識形態挂帥,實非臺灣社會之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