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十九

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香港零售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2015年10月20日 08:1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零售遭遇“港囧”有緣由

  陳淑玲指出,10多年前,香港零售業主要靠本地居民消費帶動,但現在很大程度靠內地遊客做大市場。

  有分析人士表示,香港的零售業今年以來一直遇冷,與消費模式的改變脫不了干系。港澳回歸之初,成為不少內地居民境外觀光的第一站。隨著海外出行越來越方便,“首站”、轉机功能削弱,赴港自由行的高峰已悄然過去。香港不少地區已經形成“藥房、金舖、鐘錶店和化粧品店”並駕齊驅的街面模式,維多利亞港、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等固有的景點卻沒有更大突破。所以,更多消費者選擇在香港買一些平價的貨品、去歐洲代購,而不再青睞本港的高價貨品。因為隨著歐元的貶值,歐洲代購要便宜15%左右。

  雷鼎鳴認為,零售業出現不景氣,若按此態勢發展下去,香港低失業率會有所不保,這絕對不是香港之福。而香港零售業遭遇“港囧”,其他行業也難以獨善其身,樓市、金融和地産股都已露出端倪。

  傳聞重提擴大自由行

  面對市場的不景氣,香港政府推出很多措施。比如,給旅遊發展局3億元作宣傳,今年年初又增加8000萬元,特別作為振興消費和旅遊推廣。此外,還成立1000萬元的“旅遊配對基金”。但是,這些措施卻多發力於宣傳方面,難産生真正的影響。

  零售界不斷有傳聞,政府有意在年底或明年初重提擴大自由行計劃。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會長歐陽熊萬提出,中國內地對於香港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與香港零售業表現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內地遊客到香港來,對香港零售業才有幫助。”

  部分香港廠商看到了內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機遇。陳淑玲説,香港人很知道變通,現在內地的網際網路O2O以及電子商務正在大力發展,香港的零售商應該要抓住機會,應對新的環境。她認為,香港零售正經歷低潮,但不能因為低潮而不做改變。(王大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