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經濟專家:香港用好機遇主要靠自身

2015年08月04日 07:4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① 世界重心大轉移深度影響香港,香港與內地的相互影響力發生了互換

  ② 香港像一個人一樣,需要轉一個身:過去是背靠西方、面向內地,現在要背靠內地、一起走向世界

  ③ 轉身就要重新認識自己的位置,這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存在有形的和無形的邊界

  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近期多次提出,希望各界能夠留意並且把握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所帶給香港的發展機遇。光大集團高級研究員周八駿博士接受中評社專訪時強調,“一帶一路”戰略給香港提供了機遇,但香港能不能抓住、用好,主要靠香港自己。

  香港經濟缺乏新增長點

  1986年就來到香港工作至今的周八駿博士,長期專注于香港金融經濟及政治的研究。他把香港經濟的發展機遇期劃分為兩個階段:首階段是1978年至1997年6月30日,二階段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至今。

  周八駿説:“第一個階段,內地改革開放打開大門以後,需要跟西方世界經濟建立聯繫。香港正處在一個最佳的位置上,它在二次大戰以後的發展,主要依託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經濟,所以香港跟西方經濟的聯繫是全方位的,而且很深入。改革開放之初,內地也就這一個窗口,香港是得天獨厚的。香港借這個機會實現了製造業大規模遷往珠三角,對産業結構做了一次調整,同時通過內地吸引外資、吸引技術和管理人才等,為香港相關的資本和人才創造了機遇。”

  但是在第二階段,對香港來説,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後一直到現在,這個情形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香港本地的經濟結構轉型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它在上個世紀利用內地改革開放,轉移了絕大部分的本地製造業,但是忽略了本地産業結構向高科技的轉型升級。香港本身服務業的比重很高,但是缺乏高科技製造業作為支撐,所以相當一部分服務業也是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這就使得香港銀行業和其他服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缺乏本地經濟作為依託。

  具體表現在:在回歸以前至今,香港銀行業的美元、港元存款,都一直超過貸款。這説明錢找不到出路,因為銀行主要投資、借貸的對象在香港。到內地發展,涉及內地外匯管制的問題。

  所以香港本地的産業結構轉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地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和動力。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