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中韓FTA領先 臺灣經濟被政治卡住

2015年06月08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大陸與韓國上周正式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臺當局經濟機構評估認為對臺灣衝擊不小,中長期看,臺灣許多産品在大陸市場可能被韓國取代。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再次喊話“要誠實面對困境,臺灣不能再落後”。島內學者指出,臺灣的問題卡在政治,兩岸關係的結沒有解開,經濟難以回春。

  中韓FTA跑到了服貿前面

  兩年前的6月,兩岸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但由於綠營不斷杯葛,這一協議至今躺在“立法院”無法通過。而就在上周,中韓FTA後來居上簽署完成,預計今年內就可生效。

  臺灣和韓國一樣都是外向型經濟體,兩者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都是大陸,從出口商品的構成來看,兩者出口商品的前五位有60%重合,最大宗都是機電産品。不同的是,臺灣經濟出口依存度高過七成,而韓國只有五成多。可以説,韓國是臺灣在大陸市場上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而今,中韓FTA卻跑到了兩岸服貿協議之前。

  臺“行政院”日前表示,中韓FTA對臺灣“衝擊影響大”。“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説,臺灣的許多産品可被韓國取代,供應鏈一旦斷掉,要再銜接可能會有困難,中韓FTA對臺衝擊影響大,盼加速與大陸及其他國家簽訂雙邊FTA,也盼“立委”支援加速審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臺“經濟部”則公佈評估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對韓國降稅集中在5至10年及15至20年稅項,因此中韓FTA對臺灣産業之影響短期相對較小,而于中長期才顯現衝擊。但韓國可能為搶佔大陸市場,加速擴大在大陸投資規模。若臺灣無積極因應措施,在中國大陸的面板市場將大幅被韓國取代。

  臺“經濟部”國貿局委託智庫分析指出,若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議始終未生效,則中韓FTA生效後一年,臺灣實質GDP將下降約0.04%;至生效10年時,臺灣實質GDP將較生效一年時下降約0.13%;至20年時,實質GDP將比生效第一年下降約0.15%。

  經濟問題需從政治入手

  馬英九日前表示,5年前兩岸簽署ECFA的時候,韓國評估臺灣加大陸會形成兩岸效應,可是到現在為止,作為ECFA後續協議的服貿還在“立法院”。美國華爾街日報去年就以“臺灣自甘落後”為題發表評論,“所以大家真的要提高警覺,這對臺灣的競爭力是很大的警訊,希望大家誠實面對困境”。

  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分析,中韓FTA的簽署給臺灣經濟帶來的“有感衝擊”並不止于大企業,也同樣清晰存在於普通民眾的生活中。食品、餐飲、旅遊、工藝品、化粧品等行業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甚至赴臺旅遊的大陸游客也會被韓國分流。過去相關産品臺灣的價格要相對低一些,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相對較高,但在兩岸服貿協議、貨貿協議仍在島內懸空未實、中韓FTA已正式簽署後,這種優勢將會隨著中韓FTA中降稅等措施的逐漸落實而漸漸流逝。

  臺灣淡江大學經濟係副教授林金源接受媒體訪問時説,臺灣的問題卡在政治、兩岸關係的結沒有解開,經濟難以回春。他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政治、兩岸關係的結,兩岸簽服貿、貨貿協議都會過。韓國人就不會有這種政治上的結,會懂得要怎麼走進中國大陸、怎麼利用中國大陸去發展韓國本身的經濟。要解決臺灣的經濟問題,一定要從政治著手。

  林金源説,綠營的經濟邏輯完全被政治邏輯給框住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到處宣稱臺灣經濟不能單一依賴大陸,臺灣要走出去等等,其實是非常政治思考的講話,因為走向大陸與走向世界是沒有衝突的,想要跳過大陸走向世界是不可能的。(閔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