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竇勇:兩岸經貿瓶頸 金融亟需破題

2015-06-03 08: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專家竇勇的文章,分析兩岸經貿合作瓶頸對兩岸金融業合作産生的影響。作者認為,金融業合作已經滯後於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下階段應把金融合作創新作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重點。

  全文摘編如下:

  當前兩岸經貿合作似乎已進入一個瓶頸期,《服貿協議》卡關,《貨貿協議》談判仍無結果,産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亟需找到新的突破口。

  2013年6月簽訂的《服貿協議》遲遲不能通過,受影響最大的恐怕是金融業,金融業合作已經滯後於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下階段應把金融合作創新作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重點。

  深化雙方金融合作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核心,在兩岸經濟合作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時期,推動金融合作創新尤為必要。在世界市場低迷、兩岸産業轉型升級壓力日益加大的今天,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不足的弊端日益凸顯,不僅制約了臺商在大陸的投資佈局與競爭力,而且嚴重影響到了兩岸經貿關係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深化兩岸金融合作已是必然趨勢。結合兩岸經濟各自的發展態勢以及客觀實際,未來兩岸金融合作可以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順應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加強分工與合作。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大陸已與29個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總值超過3兆元人民幣,對外貿易的20%實現了人民幣結算。對此,臺灣可把握機會,加快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

  二、依託“區對區”合作,推動金融合作與創新。鋻於《服貿協議》在短期內難以通過以及島內複雜的政治局面,兩岸全面深化金融合作難度很大。可以通過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對接,在金融領域先行先試,逐步解決雙方在業務開展和金融監管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可考慮在福建自貿區、昆山試驗區等地加快兩岸人民幣跨境金融合作,支援雙方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臺灣同業開展跨境人民幣借款業務、臺灣地區的銀行向試驗區內企業或項目發放跨境人民幣貸款等金融合作。

  産業需要轉型升級

  三、完善對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的金融服務。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難問題,在大陸的中小臺資企業由於種種原因表現得更為明顯。要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推動融資便利和投資便利,兩岸間攜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開放等金融合作成果應更多地惠及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可加快兩岸産業發展基金實質性運作,探索組建兩岸合作中小型銀行,建設臺資金融企業集聚區。參照“滬港通”模式,加大資本市場創新力度,探索建立“滬臺通”。

  四、金融創新成果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金融業作為現代服務業,歸根結底是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兩岸金融合作應服務好兩岸企業和産業轉型升級。臺資企業集中的昆山先後推動了臺資企業集團內部人民幣跨境雙向借款、試驗區內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人民幣與新台幣現匯項下雙向兌換等多項創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未來的兩岸金融合作過程中,産品、管道、制度等金融創新應與企業、産業發展更緊密地結合。

  五、兩岸金融合作不僅對內要加強,更要攜手走出去。當前大陸發起籌建亞投行,目的在於解決亞洲區域內的基礎建設融資難題。這對於金融資源充沛的臺灣來説,無疑是一個機會。參與亞投行,借助金融開道,可以幫助臺灣企業拓寬國際競爭空間,獲取更多市場商機。(竇勇,作者係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專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