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忙著“拼衝突” 投資者望而卻步

2014年04月29日 09: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服貿時間方才落幕,反核浪潮又襲臺。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當亞洲其他“三小龍”正全力進行經濟建設,臺灣卻陷入反服貿、反核四的無休止爭吵中,其社會能量正逐步消耗,競爭力也隨之逐漸下降。反服貿讓外資擔心臺灣是否反對經濟自由化,而反核則使投資者憂慮臺灣的“非核”環境能否支撐各項生産建設。此種種疑慮,都將使投資者卻步。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的營商環境越來越令人憂慮。史無前例的佔領“立法院”事件雖然落幕,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之日遙遙無期。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絕食反核,“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掀起島內的反核浪潮,而且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日前反核團體接連發起大規模的遊行示威,甚至霸佔臺北車站附近的交通要道,癱瘓臺北市的交通中樞。27日午夜後仍有大批示威者遲遲不願散去,臺北警方不得不進行強制驅離,包括警民共40人受傷。這是今年自反服貿運動以來,島內又一起警民激烈衝突事件。俗話説“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臺灣近來引起海內外媒體關注的事件多是抗議、示威、衝突,讓人在擔憂島內社會秩序的同時,更質疑臺灣社會拼經濟的決心。當亞洲其他“三小龍”正全力進行經濟建設,臺灣卻陷入反服貿、反核四的無休止爭吵中,其社會能量正逐步消耗,競爭力也隨之逐漸下降。

  近年臺灣經濟表現不佳是不爭的事實。在上世紀70至90年代期間,臺灣平均經濟增長率維持8.3%,高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2004年被韓國正式超越後,差距越來越大。當時韓國每人平均GDP 15029美元,只比臺灣多43美元,但2012年韓國每人平均GDP 20328美元,大幅超過臺灣2785美元。其實,在早在1990年代中期,韓國的出口貿易就已趕上臺灣。1993年韓國出口只有臺灣95.7%,但1994年就超過臺灣,2007年更是臺灣的1.5倍,2012年是臺灣的1.8倍。在薪資方面,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6年間,臺灣薪資呈現負增長,韓國則有7%的凈增長。對於臺灣經濟每況愈下,島內“國發會”主委管中閔一席“已經沒有亞洲四小龍”的論述反映了臺當局的無奈。他早就不認為還有亞洲四小龍,因為新加坡國民所得已經超過臺灣一倍以上,韓國是G20高峰會成員之一,部分企業已經追上甚至超過日本,“眼中早就沒有臺灣”;至於香港“挂在大陸這只巨龍背上,飛起來時也看不見臺灣”。言下之意,即認為臺灣與新加坡、韓國、香港差距頗大,已沒有資格稱“龍”。

  拼經濟可謂臺灣社會的當務之急。但近來在民進黨政客的煽動和操控之下,臺灣社會卻是“拼遊行”、“拼示威”、“拼衝突”,非理性的聲浪佔了上風。反服貿和反核四雖然是不同的議題,但都攸關臺灣經濟:反服貿讓外資擔心臺灣是否反對經濟自由化,而反核則使投資者憂慮臺灣的“非核”環境能否支撐各項生産建設。此種種疑慮,都將使投資者卻步。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