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服貿協議週詳縝密 處處為兩岸業界著想

2014年03月27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昨天召開記者會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是互利雙贏的好協議,兩岸同胞都不願看到兩岸經濟合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受到干擾。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大陸官方首次正面就相關議題作出回應,平息外界疑慮,澄清各種謠言,充分體現了大陸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善意和誠意,充分顯示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和意志。

  評論説,反服貿爭議近日在臺灣鬧得沸沸颺颺,更成為海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不少人擔心,熱絡的兩岸經貿往來是否因此降溫,融洽的兩岸關係是否再現對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昨天召開記者會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是互利雙贏的好協議,兩岸同胞都不願看到兩岸經濟合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受到干擾,並強調兩岸兩會之間各項會晤、交流都在正常進行,還澄清了服貿協議並沒有開放大陸勞工入島、也沒有開放大陸居民移民臺灣。這是島內反服貿爭議升溫以來,大陸官方首次正面就相關議題作出回應,平息外界疑慮,澄清各種謠言,充分體現了大陸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善意和誠意,充分顯示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和意志。

  評論指出,作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ECFA)規定的後續商談項目之一,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于去年6月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明確了兩岸服務市場開放清單,在ECFA早收計劃的基礎上更大範圍地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兩岸服務業合作提供了更多優惠和便利。協議有利提高雙方服務業水準,優化産業結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有利市場資源優化配置,激發兩岸服務業發展活力和動力;有利兩岸普通民眾享受到更高品質的服務;有利雙方業界攜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評論提到,臺灣部分民眾對服貿協議産生疑慮,一方面是源於協議專業性強、內容廣泛,基層民眾不易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別有用心的民進黨政客惡意散播不實資訊,混淆視聽、黑白顛倒,導致臺灣今日這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俗話説“真金不怕洪爐火”,不管民進黨政客如何舌燦蓮花、能言善辯,都抹殺不了服貿協議對兩岸業界的好處。事實上,島內不少業者和學者都認為,兩岸進一步互相開放服務業市場,臺灣獲利比大陸更多。例如,大陸允許臺灣在福建開展電子商務産業,持股可達55%,這可謂大陸給予臺灣的獨家優惠;大陸不限制臺灣電影登陸的數量,但臺灣只允許每年15部大陸影片入島;大陸開放臺商登陸開設旅遊業,且無總額限制,但臺灣限制大陸旅行社最多只能開設3個據點,且不能接待陸客。至於島內有民眾擔心協議對臺灣業界産生衝擊,其實服貿協議早已未雨綢繆地設定了“避免負面影響條款”:受影響一方可隨時要求另一方進行磋商,並尋求方法加以解決。可見,服貿協議考慮週詳縝密,處處為兩岸業界著想。

  評論最後指出,臺灣服務業佔島內GDP70%,發展較成熟,水準也較高,而大陸服務業起步較晚,佔GDP45%。相比之下,臺灣服務業頗具競爭力。大陸提出到“十二五”規劃結束時,服務業未來佔GDP比重要提升4個百分點,由此帶來的GDP大概是2萬億元人民幣,商機非常大。“時間就是金錢”,服貿協議在臺灣遲遲未能生效,島內業界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到手的商機流失。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