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仇長根:民進黨為學運火上澆油動機不純

2014-03-27 08: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27日發表評論表示,在第四屆“兩岸清明文化論壇”舉辦期間,上海東亞研究所顧問、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臺研中心副主任仇長根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就目前正在發生的“臺灣大學生佔領‘立法院’”事件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民進黨對選舉缺乏自信,導致他們在“逢中必反”道路上一意孤行,對這次佔領“立院”運動火上澆油。當前,區域經濟正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拒簽協議等同於臺灣經濟的“自殺”,希望他們不要再折騰和內耗。

  學生對當局的無力感 被民進黨火上澆油

  仇長根認為,兩岸服貿協議是兩岸雙方在認真討論、平等協商基礎上簽訂的協議,大陸給臺灣的80項開放承諾,以及臺灣對大陸開放的64個項目,是經過60多間專業機構歷時數十次反覆討論的結果,對此,國民黨方面還舉辦了專門的諮詢。因此,説服貿協議是“黑箱作業”完全站不住腳。

  仇長根説,服貿協議是雙贏,有益於兩岸雙方的經濟發展,對臺灣則更是如此。臺商選擇去大陸投資,是因為那裏有廣闊的市場,以康師傅為例,如果這碗麵是在臺灣銷售,算每個人吃一碗,總共也只能賣2300萬碗,但放到大陸就不一樣,13億民眾的市場是臺灣難以望其項背的。

  “這次學生佔領‘立法院’,是臺灣公民運動的一次縮影,”仇長根説,臺灣自從結束威權時代以來,公民運動歷經多年的運作,這些年諸如06年的“倒扁紅衫軍”運動,以及因“洪仲丘事件”而爆發的白衫軍運動,都體現了執政黨與民意期望的落差。

  仇長根認為,大學生佔領“立院”不能説是被民進黨挑動,但他們卻認為,公民運動是爭取選票的大好機會。因此就在這次事件中扮演了趁火打劫、火上澆油的角色。他認為,在野黨應參與維護社會的秩序,併為臺灣的利益著想,然而這一次,民進黨“四大天王”齊齊坐在了“立法院”門前為學生站臺,動機明顯是不純的。

  仇長根説,民進黨考慮的出發點是為了選舉,隨著五月民進黨主席選舉和年底“七合一選舉”步步逼近,現在爆發的學生示威,正為他們提供了撈選票的機會。

  “逢中必反”是民進黨的選舉焦慮症

  仇長根説,民進黨離執政尚有“一里路”,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擺脫“選舉焦慮症”。臺灣民眾需要的是穩定,社會要的是發展經濟,但民進黨認為,只有憑藉民粹的力量才能夠撈到稻草,這是對選舉缺乏信心的表現,將導致他們離那“最後一里路”越來越遠。

  仇長根説,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否會出現轉變,關鍵看5月的民進黨主席大選。如果蘇貞昌連任,“逢中必反”不會有鬆動,但如果蔡英文當選,他相信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會出現改觀,2012年的“總統”大選讓蔡英文有了慘痛的教訓,“輸在最後一里路”正是她對兩岸關係再思考後的真實想法。

  據仇長根分析,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會鬆動到什麼程度,要看民進黨內的評估,因為最終目標都是2016年“總統”選舉,民進黨在選舉中有15%的基本盤,做出的鬆動要保證不影響這基本的15%,至少,要讓這些“鐵桿選民”在面對兩岸關係調整時,看到大勢所趨,心裏不服卻能夠接受。

  國民黨應把利害攤開來説

  仇長根認為,目前對國民黨來説有三點值得注意:首先,早前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大陸對臺灣實行零關稅優惠,讓利超過了200億新台幣,其中,到大陸參與投資的民進黨人士大有人在,國民黨可以把這件事向民眾進行通報。

  其次,服貿協議“簽或不簽”的利害要對民眾攤開來説,臺灣經濟部門曾做過評估稱,如果不簽服貿協議,GDP將下調0.2%至0.3%。而服貿協議中並未涉及開放大陸勞工入島,並不會影響島內居民就業,相反,“自由行”的開放將增加臺灣航空、餐飲,酒店和維持秩序等行業幾十萬人的就業。

  “現在臺灣學生只看到‘城門’被打開,但實際上,進來的卻並不是他們想像中的洪水猛獸,”仇長根説。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