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借學生牟政治利益 民進黨用心昭然

2014年03月26日 13: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學生圍繞持續佔領“立法院”期間一度“入侵行政院”,令人痛心的是,民進黨唯恐天下不亂,揚言發動群眾包圍“立法院”;民進黨“兩個太陽,一個月亮”等臺面人物更到場把學運當成爭取選票的場域。學運難以偃兵息甲,“太陽、月亮”等人必得接受社會公斷。

  青年學生發動抗議,原因是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有高度疑慮。觀諸學運提出訴求,一為不了解服貿內容及其影響;一為不滿服貿在“立法院”無法逐條審查。這兩個層面都不是解不開的死結,只要學生與臺當局敞開心胸理性對話,和平落幕並非難如登天。

  然而,此次事件過程卻出現許多遭到混淆的訊息,以學生發動包圍國民黨各地方黨部而言,顯示學生將責任歸咎於國民黨。就事説事,服貿協議自去年7月進入“立法院”等待審查以來,民進黨即極盡阻撓議事之能事,總召柯建銘在本會期開議前更嗆指“服貿通過機率幾近於零”。説明民進黨存心不讓服貿過關。

  持平而論,服貿無法按照朝野協商共識“逐條審查、逐條表決”,民進黨才是“應居首功”,上述情況“事出有因,且有實據”,此次學運的學生領袖不是白丁之輩,但認事説理的卻極度偏狹,其背後原因耐人尋味,更值得細究。

  民進黨蔡英文、蘇貞昌、謝長廷這“兩個太陽、一個月亮”在事件的“應對態度”其實隱藏玄機。曾任臺當局“行政院長”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兩度現身現場,首次在“立法院”外高舉某市長參選人的手高喊“凍蒜”;第二次在“行政院”外透過麥克風隔空對馬英九喊話,卻了無勸導學生散離言語。去年6月,謝長廷肯定服貿談判過程,此次同時現身聲援退回服貿訴求,其態度轉變恐也難脫選舉算計。

  曾擔任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對兩岸經濟合作的立場更是反覆,忽而反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2年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又表示概括承受ECFA;現在又忽而聲援反對ECFA架構下的服貿協議,神形百變難以捉摸。此外,此次事件領導人物之一曾擔任蔡英文競選時期的地方總部幹部,蔡英文與此次學運的關係堪稱剪不斷理還亂。

  “兩個太陽、一個月亮”都曾先後擔任“行政院院長”,“副院長”及陸委會主委,應都了解“立法院”之於代議政治、“行政院”之於行政運作的重要性;然而,對議場被長時間佔領、“行政院”被一度入侵,卻都沒有任何説法,反而聯袂在現場“拋頭露面”、蘇貞昌還“發表談話”,其用心豈不昭然若揭?

  文章最後説,學生發動抗爭反映出對於未來充滿疑慮,“大人”應有責任以耐心、同理心持續與學生溝通、説明。民進黨政治人物卻在事件過程火上加油甚至倒果為因,誤導學生煽弄情緒,藉以牟取政治利益,其心態令人心寒。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