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是馬當局振興經濟良方

2014年01月02日 10: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昨天發表元旦祝詞,展示拼經濟的決心。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全球經濟依然充滿著許多不確定因素,以及臺灣經濟結構的種種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馬當局的拼經濟之路可謂荊棘滿途。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是馬當局振興經濟的良方和捷徑之一。去年兩岸已簽署服貿協議,馬當局若能令協議儘快生效實施,必能推動島內經濟發展。

  評論摘編如下:

  一元伊始,萬象更新。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昨天發表元旦祝詞,展示拼經濟的決心。他説,當局不僅要大刀闊斧地調整和改革,也要帶領充滿活力的民間産業一起拼經濟,希望在新的一年令民眾有感,讓今年成為臺灣的經濟突破年。馬英九這番振奮人心的講話透露了臺當局今年的施政重點就是振興經濟。改善民生、搞好經濟乃是臺當局的重要職責,臺當局在元旦伊始即提出具體的拼經濟方案,向島內民眾展示臺灣經濟建設藍圖,是積極、負責的表現。不過,全球經濟依然充滿著許多不確定因素,以及臺灣經濟結構的種種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馬當局的拼經濟之路可謂荊棘滿途。

  回顧臺灣這幾年的經濟表現,起伏不定,差強人意。2008年9月全球爆發金融海嘯,臺灣當然亦未能置身事外,但受惠于兩岸關係改善,赴臺遊、直航給島內經濟注入了活水,臺灣經濟在2010年即實現了奇跡般地“絕地反彈”,經濟增長從2009年-1.81%大幅上升至10.72%。不過,2011年臺灣經濟又開始走下坡路,2012年不但未有起色,反而每況愈下,經濟增長率從年初的“保四”變成年末的“保一”,臺當局年內更連續9次下調經濟增長預測。綜合亞洲四小龍去年前三季度經濟表現,除臺灣“保二”破功,其他“三小龍”增長率均在2%以上,與臺灣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可見,搞好經濟確是馬當局的當務之急。

  自馬英九于2008年5月上任以來,其兩岸政策備受好評,但由於島內經濟未能強勁復蘇,民眾薪資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導致民望徘徊不前。今年底島內將舉行縣市長選舉,而且隨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日子一天天接近,若島內經濟仍沒有明顯起色,勢必降低選民對國民黨執政的信心。昨天馬英九宣佈的振興經濟方案規模空前,明顯是希望挽回選民對國民黨執政的信心。

  這些年島內經濟復蘇緩慢,當局投資與民間投資疲弱固然是原因之一,馬當局增加投資確是“對症下藥”,但臺當局已是負債纍纍、財政拮據,數千億元(新台幣)的鉅額款項從何而來,外界頗為關注。其實,臺灣要尋找新的投資來源並不難,應把目光瞄準陸資。臺灣開放陸資入島已有3年多,只是由於諸多限制,迄今入島的陸資只有6.4億美元,成效不彰。但據説不少實力雄厚的陸企對投資臺灣頗有興趣,畢竟兩岸同聲同氣、地理相近。

  俗話説“近水樓臺先得月”,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是馬當局振興經濟的良方和捷徑之一。去年兩岸已簽署服貿協議,馬當局若能令協議儘快生效實施,必能推動島內經濟發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