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自經區”裝的什麼料?

2013年12月31日 08:2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經濟低迷,高失業率引發民怨。

  如果要盤點2013年島內經濟事件,“自由經濟示範區”不能不提。

  建立“自由經濟示範區”是馬英九競選時的重要政見,在“黃金十年”規劃中提出,馬當選後由臺“經建會”主導推動。馬當局期望在示範區內率先採取更加自由開放的經濟政策,促進島內産業轉型、提振經濟成長,幫助臺灣加速朝向“自由經濟島”目標邁進。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建設被視為臺當局2013年拼經濟端出的最大一盤菜。

  最關鍵的第二步

  自由經濟示範區要建成什麼樣?其方案經過兩年多的規劃與多次調整,於今年3月27日獲臺行政部門批准,正式出臺。

  依照臺當局的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大致分兩步走,第一階段是在相關法規尚未修改與建立的情況下,先將原來“四海一空”的5個“自由貿易港區”直接轉型升級為自由經濟示範區。臺經濟部門預測,相關建設可以在2014年吸引民間投資200億元新台幣、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

  第二階段的重點是明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也被視為最關鍵和難度最大的一環。12月26日,臺當局“行政院”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這是第二階段,“行政院”端出的“料”。該草案共8個章節,包括了示範區的申設與管理、租稅措施、海外股利或盈餘匯回實質投資免營所稅、産業發展、教育及專業服務業、罰則等,其中還包括了大陸居民來臺商務居留等相關規定。臺“經濟部”表示,示範區重點在“自由、開放”,並沒有排除任何産業,幾乎所有行業都可望受到正面激勵。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稱作“料”而不是“菜”,這是因為,該條例草案需獲立法機構通過後才能正式啟動。

  “解悶”臺灣經濟

  臺“經建會”于近日舉行年終記者會,揭示明年重要施政方向,規劃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也是重中之重。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出臺後,島內各縣市摩拳擦掌,興奮期待。自由經濟示範區獲得掌聲的背後是民眾對破解“悶經濟”的期待。

  近年來,臺灣經濟陷入停滯困局。資金、人才、市場是3大制約因素,島內産業又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機遇期。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分析指出,臺灣經濟開放不足,尤其是對兩岸經貿往來有嚴格的管制,制約了臺灣經濟的發展。臺當局希望加快開放步伐,但實施更加自由開放的經濟政策卻受到島內政治經濟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一步到位,便決定採取建立自由經濟示範區這种經濟特區的辦法,在局部率先開放,希望以此打破現有經濟領域“閉鎖”格局,“解悶”臺灣經濟。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