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優勢産業斷鏈造成出口難題

2013年12月31日 09: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行政院”近日通過明年臺灣發展目標,江“內閣”矢言在外有國際景氣回暖,內有兩岸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利多政策助攻下,臺灣經濟成長率將突破3.2%。對此,臺灣《經濟日報》31日發表社論説,有信心不是壞事,不過,江“內閣”拼“保3”,更應注意到臺灣優勢供應鏈正遭受與國際脫鉤的危險,一旦噩夢成真,臺灣經濟成長恐自外于全球走勢,不再亦步亦趨。

  過去五年,臺灣發展目標有3年未達標,與早年命中率極高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個中原因,除了與早年臺灣經濟發展,多由公共部門主導,近年呈現民間部門各領風騷外,也與過去5年,全球經濟接連遭遇國際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亞洲四小龍等這類外向型經濟體,在危機中不免隨之浮沉、難以置身事外。

  是以,當國際主要機構看好明年全球景氣出現回暖徵兆時,島內産官學界多認為,以出口為導向的臺灣,有機會在明年擺脫悶經濟。不過,這樣依循過往“全球好,臺灣自然也不差”的邏輯,在不遠的將來,能否持續被驗證為真?值得民眾深思。

  這個答案取決於三因素。一是要看臺灣這幾年怎麼處理好優勢産業隱然浮現的斷鏈危機;二是臺灣在這場區域經濟整合大賽中,能否追得上韓國、大陸等競爭對手的步伐;其三是在方興未艾的虛擬經濟世界裏,臺灣如何攻佔一席之地,為出口找尋新藍海。

  出口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這些年臺灣經濟與全球經濟成長亦步亦趨的關鍵,就在於臺灣的資通訊、精密機械及石化産業等,扮演全球或區域供應鏈的重要一角。當全球經濟好轉、需求上升,自然能帶動臺灣出口暢旺。

  但是這些年,臺灣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業者,面臨國際品牌強力擠壓,造成島內供應鏈有志難伸;大陸積極推動面板、石化等産業鏈在地化,其過度傾斜的政策甚至導致産能過剩;此外,不少臺商轉向在大陸就地採購,打破以往投資帶動貿易效果,也與臺灣供應鏈關係漸行漸遠。

  最近島內一家智庫調查發現,今年前11月,在臺灣21個出口業別中,只有五個業別成長優於長期平均,分別是電機産品、皮革毛製品、調製食品、植物産品、木材木製品等,其餘包括精密儀器、橡塑膠、基本金屬、資通訊、電子産品等傳統出口主力,都呈現熄火狀態,為今後臺灣出口動能帶來隱憂。

  文章説,臺灣的斷鏈危機必須從現在開始正視,並且積極修補。在出口體質調整上,針對面板等傳統主力大軍,臺當局除了持續協助技術升級外,也應通過兩岸産業合作解決重復投資問題;以往臺灣對外貿易型態偏重中間財銷售,今後應同步重視消費財及服務業輸出,並且有意識地、更積極深耕新興市場。當兩岸産業由互補走向競爭關係,大陸、韓國等競爭對手又積極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時,臺灣要急起直追,避免貿易移轉效果持續削弱臺灣出口與全球經濟連動的關係。

  此外,臺灣也必須留意虛擬經濟正在抬頭的趨勢,如外界先前披露,大陸知名購物網站“淘寶網”,單是去年對臺銷售金額就高達500億元(新台幣,下同),臺灣若能善用虛擬經濟,以品牌形象與集體力量,向全球展銷臺灣優質産品,亦能在新藍海中延伸臺灣出口命脈。

  文章最後説,金馬年即將來臨,儘管臺灣出口正面臨重重挑戰,但是臺灣沒有懷憂喪志的本錢,只能在最糟糕的結果來臨前,硬著頭皮面對問題、解決困境。這場為了化解臺灣斷鏈危機所做的努力,或許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一些成果,但是現在不努力,日後必然後悔。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