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經濟已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

2014年01月02日 09: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1月1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灣過去一年的經濟發展情況並不樂觀。兩岸服貿協議迄今因民進黨阻撓而遲遲未能生效,進而影響到兩岸貨貿協議的協商進程。所以,縱然機會擺在臺灣眼前,但若未能好好把握,也是枉然。

  評論摘編如下:

  新年新氣象。2014年臺灣民眾期盼的新氣象莫過於島內經濟蓬勃發展,打工仔的錢包脹鼓鼓。回顧臺灣過去一年的經濟發展情況,令人失望。島內經濟部門原本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將會提升至3.8%,但由於前三季經濟表現不佳,顯然已無法達成目標,甚至連“保二”也成為不可能的任務。相較于其他“三小龍”今年前三季度的平均經濟增長率:新加坡3.2%、香港2.9%、韓國2.4%,臺灣只有1.9%,可見臺灣經濟形勢仍不樂觀。

  自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後,臺灣經濟增長率除了在2010年超過10%及2011年達成4%之外,這兩年經濟表現均不如人意。累計馬英九從2008年5月至2013年期間,島內平均經濟增長率僅2.7%,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

  臺灣屬於出口主導的淺碟型經濟,易受國際經濟的大環境影響。這幾年美、歐經濟陷入衰退局面,導致臺灣出口疲弱,從而令民間投資卻步,也使打工仔的薪資處於停滯甚至倒退。基層民眾囊中羞澀,也難以推動民間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出口和民間消費在島內都失去了增長動能,導致經濟出現悶局。

  國際經濟環境的好壞與否,臺灣無法控制,但這不意味著臺灣就要坐以待斃。廣東有句俗話叫“就在城隍廟附近,為何不去嘗試求一支好簽?”臺灣的“城隍廟”就是大陸市場。

  臺灣經濟在2010年實現了奇跡般的“絕地反彈”,主要是受惠于兩岸關係改善,赴臺遊、直航為島內經濟注入了活水。2011年ECFA早收清單正式生效,但受惠的範圍不算太大,但去年兩岸又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進一步互相開放服務業市場,而涉及兩岸數千項貨物的貨物貿易協商也在進行之中。由此可以預料,待兩岸服貿協議和貨貿協議生效之後,兩岸經貿往來必會呈現煥然一新的面貌,尤其為臺商臺企提供了更廣闊的打拼空間。而且大陸三中全會釋放的訊息顯示,大陸將實施更具市場化的改革措施,這將為兩岸經合提供更多的發展動力。島內有數據顯示,受惠于兩岸經濟互動熱絡,外商赴臺投資及大陸臺商回臺投資數額有上升的趨勢。美銀美林經濟學家則指出,若明年服貿協議實施,可使臺灣明年經濟增長率上升0.2到0.3個百分比。

  然而,兩岸服貿協議迄今因民進黨阻撓而遲遲未能生效,進而影響到兩岸貨貿協議的協商進程。所以,縱然機會擺在臺灣眼前,但若未能好好把握,也是枉然。眼看著“宿敵”韓國與祖國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臺灣已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