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大陸“城鎮化”加速 臺灣商機無限

2013年03月08日 10: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本次兩會,大陸“城鎮化”議題引起廣泛關注,臺灣也不例外。海峽之聲7日發表評論指出,大陸“城鎮化”即將加快步伐,商機話題自然不少。眾多臺籍代表表示,城鎮化對大陸而言是必然發展,對臺灣是無窮的商機。

  全文摘編如下:

  “什麼是城鎮化?”“如何對待城鎮化?”“怎樣積極穩妥地推動城鎮化?”……記者這兩天在多個代表團都聽到了圍繞這些問題的激烈討論。

  自從中共十八大之後,“新型城鎮化”一詞就成為全民關注熱點。之前還有消息説,《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將在兩會前後發佈,這份《規劃》指出,“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投資”,將涉及大陸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部分也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要遵循城鎮化的客觀規律,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 種種跡象表明,“城鎮化”將成為新一屆中央政府的施政重點。

  既然“城鎮化”即將加快步伐,那麼借鑒、合作、商機等話題自然不會少。記者昨天在臺商較為集中的省份代表團採訪時就發現,有關“城鎮化”的討論,更多涉及到了兩岸在大陸“城鎮化”方面的合作以及臺商在其中的商機。比如臺灣籍人大代表張雄就説:“城鎮化對大陸而言是發展的必然,對臺灣而言就是無窮的商機。”

  此話並不難理解,這種商機首先來源於消費需求的增長。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6日就説,城鎮化是大陸今後一個時期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包括城市本身的建設,也包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以後消費會成倍增長。經濟分析人士也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後,大陸和臺灣經濟之間的緊密關係意味著大陸的經濟戰略將顯著影響臺灣的經濟。大陸的城鎮化加速將成為臺灣經濟的一個重大機會。如果臺灣業界能夠積極應對,將是難得的歷史機遇。”敏銳的臺商其實早已嗅到了自己的商機:臺灣潤泰總裁尹衍梁日前表示,大陸目前正進行的城鎮化是零售業最好的商機;臺灣中鋼市場研究人員説,大陸城鎮化政策一旦啟動,隨著公共建設的運作,將帶動鋼材需求增加,引導鋼價往上走,預期鋼鐵業景氣會好轉,除中鋼以外的鋼鐵中下游相關鋼廠包括中鴻、燁輝、盛余及美亞等,都將增添營運。

  對於“城鎮化”所釋放出的海量內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朱磊用數據做了更直觀的詮釋:“目前大陸城鎮化的水準還不高,只有一半左右。假設未來城鎮化率年增1個百分點,那就表示一年會有1300余萬人,從農村轉到城鎮,相當一年新增13座百萬人口城市,所帶動的內需非常可觀。”朱磊還説,臺商目前在大陸已構建出較完整的民生用品産業鏈,足以因應新城鎮的商品與服務新需求。這一點也不假,目前,臺灣企業的産品和服務已經進入大陸民眾生活的各個領域,像麗嬰房童裝、宅急便洗衣、臺灣茶餐廳等這些滲透在民眾衣食住行中的臺灣品牌,不僅在大陸較發達城市隨處可見,更擁有眾多大陸消費者的擁躉。所以,面對大陸“城鎮化”的商機,所有臺企,無論大小,都可以挾著兩岸同文同種以及既有口碑的優勢,在舊有基礎上深入耕耘新城鎮的內需市場,並有望繼續爭取到較大的市場佔有率。

  面對市場的擴大,所有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但臺商還有其獨特優勢,那就是建立在同文同種基礎上的相關理念、技術、服務等的領先優勢。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説:“大陸今後的城鎮化是一種高水準的城鎮化,它最大的表現特徵就是資訊化。現在兩岸合作過程中,無線城市的合作已經進入試點,譬如説在成都、廈門、寧波等城市都已經開展起來了。在城鎮化過程中的資訊化方面,臺灣無線城市的構想和概念是完全可以和城鎮化過程中的資訊化結合起來的,而且臺灣在這一塊相對比較領先。那麼,通過大陸城鎮化的發展,帶動臺灣無線城市的內涵和外延以及管理品質包括其提供服務的進一步延伸,都將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盛九元建議,一線城市臺商可以向二、三線城市擴展,把自己擅長的電子、高科技等優勢産業投入大陸城鎮化建設。臺商擅闖愛拼、嗅覺敏銳,面對大陸“城鎮化”的商機,他們已經開始佈局,有的甚至已經從中受益。(海峽之聲 劉洪濤、王彬彬、黃德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