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伍湘陵:臺灣推經濟自由示範區 兩岸因素是關鍵

2013-02-22 08: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新“內閣”上任,其財經政策第一步就是確定和延續前任“行政院長”陳衝任內規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計劃”。華廣網18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學博士伍湘陵的評論文章指出,從內外環境來看,這一計劃的續推和落實將對臺灣經濟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在計劃落實的過程中,兩岸因素是關鍵,臺當局應基於當前兩岸交流的基礎,著重提升交流層次,加速推進計劃的有效實施。

  全文摘編如下:

  臺當局新舊行政團隊于2月18日交接,而作為“行政院長”的江宜樺,其財經政策第一步就是確定和延續前任“行政院長”陳衝任內規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計劃”。該計劃重在打造包括亞太産業創新整合中心、新世代國際物流中心、國際人才培訓中心、亞洲重症與觀光醫療中心、農産品加值運銷中心這五大示範中心。為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在臺灣新舊“內閣”交接前夕,江宜樺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聽取各方建議。從內外環境來看,這一計劃的續推和落實將對臺灣經濟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效果如何,還得看其落實情況。在這一計劃落實的過程中,兩岸因素是關鍵,臺當局應基於當前兩岸交流的基礎,著重提升交流層次,加速推進計劃的有效實施。

  一、從兩岸經貿交流層次來看。兩岸經貿交流是當前兩岸交流的主要領域,但兩岸經貿交流的內容又不完整(包括兩岸經貿開放領域與層次),導致兩岸經貿往來效應不能完全發揮。從今年臺當局新“內閣”續推經濟自由示範區來看,目的在於通過實現産業結構的優化與産業發展的高附加值,最終提高其産業發展的競爭力。要實現這一目標,必定要提升與大陸間的經貿交流層次。一方面是因為兩岸經貿關係已處於非常緊密的狀態(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投資地及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産業發展政策的調整必須要處理好兩岸經貿交流關係,為其産業政策的調整提供可能的空間。另一方面,從當前兩岸經貿交流本身狀況來看,每年經貿往來的規模雖持續擴大,但還處在低層次上,如兩岸貿易往來更多的是偏重貨物層次,投資上更多的是偏重臺商對大陸的單向投資。臺灣要通過經濟自由示範區的建設提升産業競爭力實現經濟的再發展,必須要考慮在兩岸經貿往來的産業層面、社會人才培養層面、技術創新層面等實現合作,為其計劃的實施創造條件。

  二、從兩岸政治交流層次來看。基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當前兩岸政治交流還處在積累互信的初步試探性對話階段。隨著兩岸經貿、文化、社會安全等各領域的交流持續朝縱深擴展,更需要有完善的頂層制度的保障。尤其對於當前邁入深水區的兩岸經貿交流,亟需有頂層制度的設置來保障其突破相關瓶頸,夯實發展基礎。對於臺當局續推的經濟自由示範區計劃,也將牽涉到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配置和順暢穩定流動,需要根本性的頂層制度來保障。基於此,兩岸應消除偏見,尤其是臺當局應創新思維,不以偏狹之心來看待兩岸政治交流,創造條件促進兩岸政治對話,提升兩岸政治交流層次。

  三、從兩岸社會開放層次來看。兩岸社會開放層次是兩岸交流層次提升的前提條件。自上世紀80年代末,臺灣開放居民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的領域範圍和層次也隨之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從目前兩岸交流的進程來看,其已無法滿足兩岸同胞交流的需要。對於擴大和開放兩岸社會交流領域,大陸一直持積極態度,但臺當局卻一直消極對待,如在開放陸客赴臺遊、陸資入臺、陸生入臺就學等方面走一步看一步。在臺新“內閣”即將落實經濟自由示範區計劃時,應明確兩岸社會開放層次對其計劃的積極促進作用,從而積極提高其對大陸的社會開放層次。(伍湘陵: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學博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