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兩岸搭建平臺 産業合作將現熱潮

2013年03月08日 09: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最近應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之邀,率團赴臺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次在臺北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匯聚了兩岸企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有助於建立民間高層次的經濟戰備對話機制,預料將會掀起新一波的兩岸産業合作熱潮。

  評論摘編如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最近應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之邀,率團赴臺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曾培炎與蕭萬長兩每人平均擁有主管經濟工作的豐富經驗,在業界頗具聲望,如今雖已卸任,卻又不約而同地致力推進兩岸産業交流,因此成為兩岸産業合作對談的最佳領軍人物。

  值得關注的是,隨同曾培炎訪台的都是大陸經貿領域的重要人士,包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徐平、中遠集團董事長魏家福、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和華泰證券總裁周易,足現大陸方面對兩岸産業合作的重視。這次在臺北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匯聚了兩岸企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有助於建立民間高層次的經濟戰備對話機制,預料將會掀起新一波的兩岸産業合作熱潮。

  這幾年“産業合作”在兩岸經貿交流領域是一個熱門詞彙。其實,自30年前大陸進行改革開放後,臺商帶著海外訂單登陸投資設廠,大陸制訂各種優惠措施吸引臺資,兩岸當時就已展開某種程度的産業合作了。直到近年兩岸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融洽局面,兩岸産業界人士及相關部門才得以正式把産業合作議題提升至政府參與和推動的層級:2011年兩岸在ECFA框架下成立了産業合作工作小組,並建立了兩岸産業合作論壇;2012年“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也設立了産業合作小組。可見,兩岸産業合作已走向機制化。

  兩岸産業合作的範圍相當廣泛,除了投資設廠或進行貿易,還可以開展相互持股、合作制定産業標準和共創品牌進軍國際。當前兩岸經濟都面臨國際競爭激烈,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增加等問題,如此更需要兩岸産業攜手合作,共渡難關。兩岸企業合作也是各自主觀需求使然。這幾年兩岸都處於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努力實現由代工模式走向創立品牌。兩岸企業雖然也是競爭對手,但倘若能進行優勢互補,則一加一的效應大於二,可把産業做大做強,甚至躋身國際名牌行列。正如一些臺商所説,那種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兩岸是該抱團出發了。

  兩岸相關部門已為兩岸企業合作搭建了平臺和橋梁,但關鍵還在於兩岸企業家會付諸行動。正如曾培炎這次訪台指出,希望兩岸企業家依託敏銳的經濟直覺、聰慧的經濟頭腦、靈活的經濟手段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在兩岸經濟合作的舞臺上“唱主角”,肩負起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主力軍作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