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ECFA成果豐厚 民進黨謊言終破産

2011年07月05日 10: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今年6月29日是ECFA簽署一週年的日子,ECFA,早收清單今年1月正式生效,至今實施已有半年,正是要交成績單的時候。香港《大公報》4日發表評論指出,如今經過一年的實踐,ECFA果然不負眾望,在兩岸特別是在臺灣産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這樣一份讓兩岸雙贏的協議曾經也遭到民進黨的非議,然而事實面前,民進黨的謊言也就不攻自破了。相信兩岸有智慧解決接下來的各種難題,讓ECFA逐趨完善,兩岸經合更上一層樓。

  評論摘編如下:

  上周兩岸好事連連,週二(28日)是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正式啟動的日子,週三(29日)則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一週年。對於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給臺灣經濟帶來的實惠,兩岸業界及輿論早前已各抒己見,但實際效果如何,還要等實施一段時間後才能檢驗。至於ECFA,早收清單今年1月正式生效,至今實施已有半年,正是要交成績單的時候。

  去年6月29日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重慶舉行的第5次兩會領導人會談上簽署了備受海內外矚目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它涵蓋了兩岸間主要的經濟活動,包括貨物貿易及服務貿易的市場開放、原産地規則、早期收穫計劃、爭端解決、投資和經濟合作等。簡單來説,這是兩岸的一個“免稅協議”,日後大陸和臺灣的産品都可以較低的關稅或零關稅互相進入對方的區域。兩岸各界對ECFA寄予了厚望,認為它將促進兩岸貨物貿易規模的擴大,加速兩岸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帶動兩岸産業合作的發展,不僅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自由化提供機制性的保障,也對擴大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兩岸經貿聯繫、促進兩岸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是一份惠及兩岸同胞的好協議。

  如今經過一年的實踐,ECFA果然不負眾望,在兩岸特別是在臺灣産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今年1至5月兩岸貿易額為650多億美元,同比上升15%。在貨物貿易方面,臺灣對大陸出口産品享受關稅優惠2.81億元人民幣,而臺灣從大陸進口産品獲關稅減讓0.45億元人民幣。在服務貿易領域,截至到今年3月份,臺灣已有40多家非金融機構和5家金融企業受益於ECFA早期收穫優惠措施進入大陸市場,大陸也有10多家企業受益於ECFA進入臺灣市場。

  然而,這樣一份讓兩岸雙贏的經濟合作協議,當初也遭到不少非議。民進黨人不樂見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和經濟合作制度化,叫囂“ECFA令臺灣400萬人失業”、“大陸廉價農産品向島內傾銷”云云。為了辟謠,馬英九當局強調,ECFA將惠及島內中南部、中低收入、中小企業。而大陸方面也多次表示會照顧臺灣基層的利益。到底誰是誰非,事實就是最好的裁判員。在ECFA早收清單中,大陸承諾對臺灣降稅的産品中有近一半屬於敏感性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包括汽車零組件、內衣、小家電、手工藝等,這些産品因ECFA早收清單的落實而獲得平均多達10%以上的關稅降幅,從而提高了競爭力。臺灣農業也是ECFA的大贏家。18種被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農漁産品,今年1月到5月外銷大陸的出口值,就比去年同期增長5倍多,其他輸往大陸的農漁産品也有44%的增長。可見,臺灣的中小企業和農民受惠不淺,民進黨的謊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ECFA實施初期就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但後續也面臨不少挑戰,諸如還要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逐一進行商談,簽署專項協議。不過,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兩岸有智慧解決接下來的各種難題,讓ECFA逐趨完善,兩岸經合更上一層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