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學者:臺灣南部與海西合作發展 共創兩岸和諧新契機

2011年06月02日 09: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高雄中山大學教授汪明生於2010年7月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30週年紀念學術會議上發表的《南臺灣與海西區合作發展 創造兩岸互信和諧新契機》一文。文中提出臺灣南部與海西區應共同設立“兩岸合作發展創新園區”的構想。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乃至其他沿海城市的基礎建設、高新産業發展、外資引入等方面一日千里。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例,相關措施連番推出,經濟大幅成長,成為大陸新一輪的經濟發展要角。

  兩岸發展進入關鍵

  海西區因地近臺灣南部,具有獨特時空條件與人文基礎,應深化成為處理兩岸各項共同事務的全方位平臺,尤其是在社會、文教方面更有加強交流之必要。大陸應深入了解及掌握臺灣多元社會的經濟發展與轉型歷程,例如臺灣發展經驗中所凝聚的服務業與行政效能,民眾的市場意識與法治素養,以及傳統文化等。

  事實上,兩岸的發展大勢已進入關鍵時刻:大陸已具備各項有形資源,例如經濟、科技與工商管理及政府效能等,若能納入與結合臺灣各項人文與文化價值優勢,並以兩岸區域合作之整體經濟戰略思維,進行産業規劃,將有利於減少兩岸間的隔閡。

  規劃兼顧三中階層

  在當前兩岸關係和諧的政治氛圍中,筆者認為應當把握機遇,加速實現由臺灣規劃管理,大陸全力協助辦理的“兩岸合作發展創新園區”(簡稱合創園區)。以福建良好投資環境及臺灣南部核心産業為主軸,並以合辦高等教育、經貿物流及金融設施為輔助項目,嘗試就一定時空範圍內,規劃配置可供臺灣南部核心産業在大陸全面投資前,先行從事生産準備、設備與技術引進、正常服務營運之“合創園區”,作為未來臺商與大陸合作的跳板。

  “合創園區”的設置地點,可選擇海西區氣候、人文適宜之地點,例如平潭島。而初期對象與引進産業,還須兼顧平衡臺灣“三中”階層(中小企業、中低所得階層、中南部民眾)。進駐之核心産業項目,包括先進製造業、海洋科技業、農業科技業與研發服務業等,其他高等教育、經貿物流及金融項目為輔。

  “合創園區”計劃對兩岸經濟合作發展的優勢有:一、形成完整産業價值鏈;二、資源有效分享,加快産業與地區發展;三、以合作創設“兩岸合創園區”模式,共用經濟開發利基。

  突破臺灣南部保守意識

  “合創園區”若能順利推展,具有劃時代政策意義:首先兩岸發展政策的具體試行與修正推進,其次對於兩岸各自及彼此共同發展與現代化的示範效果。在兩岸交流多集中于臺灣北部情況下,以福建與臺灣南部為主的“兩岸合創園區”除可發揮平衡作用,更可突破臺灣南部公共領域民情意識的內視保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