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執政難道就不顧人民健康嗎?

2016年04月25日 09: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對於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是否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臺灣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日前直言“我們有那種能耐完全不接受嗎”?消息傳出後,非但豬農強烈反彈,媒體也普遍質疑,究竟真相如何?自然值得深究。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4日對此發表社評,摘錄如下:

  2012年,國民黨想要修訂“食品衛生管理法”,瘦肉精含量從零檢出修訂到聯合國標準,當時民進黨強烈反對,痛批馬當局“無能總統”、“黑心內閣”,當年6月10日至15日,民進黨為了阻擋“美牛”,佔據“立法院”議場五天四夜;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還揚言,把臺灣搞到天怒人怨的馬英九“準備接受歷史的鞭屍”。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通過,訂定瘦肉精安全容許標準後,民進黨仍然堅持“牛豬分離”,要求豬肉及其他肉類維持零檢出,而且排除內臟。

  這一段過程,顯示民進黨對於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始終反對。然而,即將就任“農委會主委”的曹啟鴻日前卻坦言“哪有能耐不開放”?當然難怪外界會大加撻伐。

  國民黨當初容許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與現在民進黨準備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看似情況相同,其實大不一樣!

  首先,臺灣牛肉進口占九成四,臺灣産僅6%,豬肉則是進口一成,臺灣本地産高達九成;所以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對臺灣的影響遠比美牛要大;更何況美國豬比國産豬每公斤便宜5%至10%,一旦進口,將使多半是貸款養豬的豬農,生計大受威脅。

  其次,臺灣人吃豬肉是牛肉的七倍,美國則恰好相反,吃牛肉多於吃豬肉,所以美國牛肉瘦肉精容許量比豬肉低;民進黨誓死反對瘦肉精容許量低的美牛,卻要進口瘦肉精容許量較高的美豬,試問,這是什麼邏輯?再説臺灣人不僅愛吃豬肉,更愛吃內臟,而豬內臟瘦肉精殘留量更高,民進黨難道一無所知嗎?

  事實上,臺灣其實早就開放丹麥、荷蘭的豬肉進口,只是不準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國民黨過去8年始終對此堅持,民進黨為什麼不再為臺灣人民的健康嚴格把關呢?難道執政以後,人民的健康就不放在民進黨的心裏嗎?

  説穿了,民進黨只是為了加入TPP,認為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是臺灣加入TPP的“頭期款”,也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表面看來,似乎不無道理。不過,認真分析,也未必站得住腳。

  因為,TPP第一階段談判雖已結束,但能否如期生效,還有很大問題。就像美國,不僅有許多重量級國會議員反對,在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的強力批評下,原本支援TPP的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裏也改口反對,因此外界公認TPP今年要在美國國會通過,難度極高。更重要的是,即使臺灣非要加入TPP,開放美豬進口是必要條件,但在談判策略上,美豬既是重要籌碼,也是談判底線,哪有事前洩露,未戰先妥協之理?

  總之,民進黨準備開放美豬進口,不僅顯示“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更證明民進黨當局眼中,只重視經貿利益,而忽視豬農生計;只在意美國官方,而不顧臺灣人民的健康。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