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昨日的杯葛 蔡英文明日的路障

2015年12月18日 08: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18日社論指出:由於自覺勝選在望,民進黨最近頻頻高舉“新民意”的大旗,阻擋臺當局正在進行的各項議案,諸如陸生納保、陸資投資IC産業及紫光參股封測三廠案、“立法院”改革案等皆受阻。這樣的高姿態,擺明瞭“我才有資格處理”的氣焰,殊不知,民進黨今天的種種杯葛,其實將成為蔡英文未來執政的路障。

  民進黨的“氣盛有理”,固有民調數字作為倚恃;但一旦取得政權,這些高民意背後的高期望,就會變成檢驗民進黨施政的高指標。問題是,臺灣積20年之沉痾,到了蔡英文手裏,是否就能迎刃而解,只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在野者批評容易,指著病説病簡單;但執政者必須步步為營、慎謀能斷,要開出解方治愈痼疾則相對困難。屆時,民進黨若沒有足夠的才智,卻一副倨傲自以為是的姿態,臺灣民眾受得了嗎?

  今天,如果再談蔡英文的“最後一哩”,只怕太陳腔濫調;今天人們應該討論的,是蔡英文的“第一哩路”將是如何走法。這點,無論是蔡英文或民進黨,其實都沒有提出太多暗示,遑論答案。近一年的選戰,一直是隔空喊話、高來高去的虛招,如今距離選舉僅剩不到30天,朝野還辦不成一場政見辯論,選民就算相信“政黨輪替”的魔術效果,以為蔡英文當選大家明天就會更好,但蔡英文自己相信嗎?

  蔡英文的能力、性格和信仰勝任民進黨主席,是一回事;但她的能力、性格和信仰是否勝任“中華民國總統”,則是另一回事。最大的問題在,過去4年,她領導的民進黨是以阻礙臺灣發展的手段來積累自己的勳業,其中,有些戰略杯葛的邏輯是違背臺灣的集體利益,有些反對的理由是不符合時代的進步價值,有些手段則是短期操作而未思及長期後果。這些,是在野黨可以任意揮霍的無本生意;然而,一旦執政,民進黨要如何運用在野者的杯葛邏輯使臺灣順利運轉卻不陷於自我矛盾?

  我們試將民進黨未來可能遭遇的“自食其果”的挑戰分成幾類:第一、屬於眼高手低型的問題: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向來不是民進黨的長項,卻是民眾評價臺當局效能的敏感指標。以目前經濟“保一”困難、而國際大環境欠佳的情況,蔡英文能拿出什麼靈丹來提振經濟,是一大挑戰。包括民進黨領軍讓“核四”封存,又誇下全力發展“綠能”的海口,但島內電力兩年後可能短缺卻是真實的危機。這些,不僅企業界憂心,升斗小民一樣心存疑問。但觀察目前蔡英文身邊的財經團隊,多為陳水扁時代的舊面孔,他們能拿出更高明的對策嗎?

  第二、屬於長期結構型的問題:不論是高等教育品質惡化、教育供需失調、青年失業,都與社會的快速變遷及人口結構變化有關,故而施政上難以求取速效。甚至,如5年500億打造頂尖大學計劃,是陳水扁時代的政策,如今副作用已現,民進黨也必須收拾。此外,諸如引發社會怨念的各種年金之相對剝奪感、房價飆升引發的居住正義問題、日趨嚴重的老人長期照護、青年低薪化、因少子化而不斷流失的競爭力等;要對治這些問題,蔡英文需要的不只是魄力,還要有更多的智慧和新思維,才能解開長期糾結,而不致引發社會怨怒。

  第三、屬於一念之間型的選擇問題:對於兩岸關係,蔡英文雖作出“維持現狀”的承諾,但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她有多少維持現狀的空間,令人難以樂觀。更現實的問題在,《兩岸服貿協議》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皆因民進黨杯葛而長期卡關“立法院”,《貨貿協議》的談判仍看不到終局,這些在在成為臺灣加入TPP或RCEP的擋路石。蔡英文此刻可以保持輕巧曖昧,但一旦執政,就必須作出抉擇,否則,臺灣就會繼續空轉踏步;而如果她要幡然改變態度,馬上又會暴露當初民進黨杯葛的無理取鬧及前後不一。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轟轟烈烈走過,則留下難以抹滅的刻痕。民進黨使出渾身解數的4年杯葛,為臺灣留下了滿目瘡痍,明年取得政權後,它必須一一收拾自己創造的殘局。無論政治遊戲的本質再怎麼吊詭,清醒的民眾總是會繼續檢視;因此,我們提醒民進黨:請勿濫用“新民意”之名癱瘓未來半年的施政,否則,你的所有杯葛將成為蔡英文未來施政的路障。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