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日本承受得起攪亂臺海風雲之重?

2015年12月17日 10: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7日報道,日本近來很忙。中國的快速崛起被其視為主要威脅,所以日本在牽制中國發展方面八方出擊,可謂不遺餘力。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戮力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劍鋒直指中國,牽制力道不斷加碼,日本則四下奔走,極力配合,多個方向上不斷挑戰中國。而就在此時,一直被美日視為“對付中國重要籌碼”的臺灣選舉季節將至,島內政局正在醞釀著新的變化,島內輿論多認為主張“臺獨”的民進黨2016年有可能再次上臺執政,這又讓日本看到可以利用臺灣問題、插手臺海事務,並推動局勢朝著有利於日本的方向演化的機會和希望。若干因素相加,讓日本近期插手臺灣事務時的底氣似乎更足,顧忌也更少。

  近一個時期以來,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動作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肆無忌憚。從日本前自衛隊將領公然鼓吹“強化日臺軍事交流與合作”、“應將臺灣納入美日同盟”,並聲稱“日美安保條約”是“日本幫助美國防衛臺灣的最主要紐帶”、“臺日關係至少要接近如同美日澳的‘實質準同盟關係’”;到親臺國會議員持續放話,要推動日本版“臺灣關係法”、“未來5年有可能向臺出售防禦性武器”;從日本政要頻繁與民進黨人士互動,到首相安倍晉三公開與訪日的李登輝會面,甚至在發表戰敗70週年講話時,故意將臺灣與中國並提,列為“國家”;從邀請臺灣駐日機構代表參加官式活動,到允許臺灣駐日機構“臺北文化中心”更名為“臺灣文化中心”。一系列的言行,無一不在衝撞中日建交以來歷屆日本政府在對臺政策方面的基本政治操守。近期日本這些無視中國政府關於臺灣問題基本立場與態度的言行,已然明白釋放出要介入臺灣事務,以及要重新調整對臺政策應對中國崛起的強烈信號。

  在日本看來,臺灣極具戰略價值。只要臺灣與大陸處於分隔狀態,臺灣就始終是日本手中的一張牌,就可以在牽制中國的政策中發揮作用。但若兩岸統一,中國將因此而注入新的發展動力,也將完全打開通往西太平洋的大門;而日本的“海外生命線”則大半被中國所控制,如同被中國“扼住了脖頸”。這是日本政客最無法接受的。

  過去一段時間因為兩岸一直處於隔離與對峙狀態,日本尚無法感知兩岸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對其右傾偏執政策産生的影響和衝擊,它也就可以相對謹慎地處理對臺關係,雖在對華關係中也不時打“臺灣牌”,不過基本控制在中國可容忍的界限內。但是,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持續增強,對於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越來越強有力地掌握,尤其是2008年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軌道,兩岸間的交流交往、互利合作日益深化,這讓日本對於兩岸逐漸走向統一的擔心與日俱增,阻止中國和平統一的緊迫感也越來越現實和強烈。對於此時的日本而言,臺灣的價值已遠不只是對華關係中可用可收的一張閒牌,而是成為了其阻滯中國崛起戰略部署中的重要環節。換言之,日本介入臺灣事務的目標指向並不僅僅只是利用臺灣問題給中國製造麻煩,而是阻止兩岸關係進一步的發展,尤其要阻止兩岸通過和平發展最終走向統一。這也正是日本一再違反其所承諾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斷突破其對臺關係的既有限制,全面提升對臺關係,公開支援臺灣島內分裂勢力的關鍵所在。

  臺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在此問題上中國政府的立場明確、態度堅決,決不容許分裂中國主權和領土的歷史重演。而日本近期在臺灣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在碰撞中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底線同時也在觸及中日關係的底線。

  一些日本右翼政客認為,臺灣問題只是個地緣政治問題,那他們就大錯特錯了。了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中日關係建基於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之上,如果日本在臺灣問題不惜觸碰一個中國原則的紅線,必將會對中日關係造成根本性的衝擊和難以估量的傷害。而且影響和波及的範圍可能會更大。臺灣島內局勢正處於變化之中,如果民進黨贏得2016年臺灣選舉再次上臺執政,臺灣島內“臺獨”分裂勢力抬頭可以預期。在此背景下,日本不斷發出肯定與支援“臺獨”分裂路線的資訊,對島內分裂勢力尤其的激進“臺獨”分子無疑是重大鼓勵,從而增加了其在特定時空環境下進行“臺獨”冒險的可能性。“臺獨”分裂危險一旦發生,不僅兩岸關係會嚴重惡化,而且臺海乃至整個亞太局勢都有可能陷入緊張和對峙,這將可能使臺海及周邊甚至亞太地區都受到波及,其中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會受損,而且不可能有贏家。

  日本一些人或許以為插手臺灣事務、支援臺灣分裂勢力及其分裂行為符合日本國家利益,實際上這是誤導了日本,在日本的周邊以挑釁製造摩擦,進而人為地將其升級為對抗甚至衝突,這不僅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如此高昂的代價也不是日本願意承受或承受得起的。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