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明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三大決戰點

2015年12月09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9日發表評論説,隨著明年1月16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時間逼近,島內各黨候選人莫不卯足全力競逐大位,綜觀此次大選的決戰點有三個。文章摘編如下:

  首先,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自始至終則堅決支援“中華民國”,並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推動各項政務,而民進黨迄今都堅持“臺獨黨綱”,欲建立“臺灣共和國”,而該黨候選人蔡英文主席曾于2010年5月26日于《自由時報》公開表明“‘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

  民進黨主張之“臺獨”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尤其美國總統奧巴馬一再重申美國遵守“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與大陸的三個聯合公報、以及“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而大陸也一在強調“反獨”。在美國不支援,大陸強烈反對的情況下,“臺獨”根本是個假議題。

  其次,是兩岸和平與緊張對抗,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依法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關係,並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持續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為兩岸營造互利雙贏、創造和平紅利的新局。

  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兩岸主張非常明顯,過去李登輝的“兩國論”以及陳水扁的“一邊一國”皆是出自蔡英文之手,可見蔡英文的兩岸觀自始至終非常一致。後來她又主張兩岸關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提出非常含糊的“臺灣共識”,絕大多數民眾不了解蔡英文兩岸政策的真正意涵,更無法取代“九二共識”,成為新的兩岸協商基礎。

  而蔡英文從民進黨執政時期就不承認“九二共識”,但目前為止她仍不承認“九二共識”,在兩岸沒有協商基礎的情況下,蔡主席如何與大陸展開協商!所以,在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蔡英文擔任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長”,兩岸協商始終沒有恢復,許多攸關兩岸民眾福祉之事,都無法透過協商來解決。

  第三,就自由經濟與“鎖國”保護而言,臺灣土地小、資源貧乏、再加上市場胃納有限,經濟發展必須仰賴對外貿易,過去臺灣成功憑藉對外貿易帶動經濟成長,未來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主張,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兩岸經貿關係密切的大環境下,衡量臺灣各項經濟條件,臺灣必須走向發展為自由經濟島,才能迎向全世界的發展趨勢,為臺灣經濟未來發展尋找最佳出路。

  然而,臺灣內部有少數反對黨政客,打著照顧弱勢産業的旗幟,反對經濟自由化,阻礙臺灣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往來,也會嚴重影響臺灣經濟向前發展。尤其是2014年3月許多自稱為大學生的人士打著“反服貿”、“反黑箱”的旗幟,發動所謂的“太陽花學運”,後來又持續進行“反自由經濟示範區”。這些“反中”、“反政府”與“反自由貿易”的行為已經嚴重戕害臺灣的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