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陸生納健保再受阻 一葉知秋

2015年11月30日 08: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30日社評指出:距離臺灣明年1月16日大選不到2個月,陸生納入臺灣健保案原本以為可以在上周表決闖關,最後還是失利收場。沒能過關的理由表面上是僅有3席的臺聯黨團揚言提出400多項變更議程案干擾,實際上是民進黨堅持要包裹健保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一起處理工程複雜。從攸關人權的陸生納保案來看,明年一旦政黨輪替,兩岸關係前景將是很悲觀的。

  陸生納健保案有幾個基本的事實,一,來臺灣留學的外地生都納入健保,包括僑生、外籍生,自付保費6成、臺當局補助4成,國民黨主張讓陸生比照僑生、外籍生納保。二,凡在臺獲得合法雇用並領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也都強制參加健保,自付保費3成、僱主負擔6成、臺當局補助1成。

  綠營現在對陸生納健保案的態度分成兩種,第一是深綠的臺聯黨,就是反對到底,甚至指控“馬當局不照顧臺灣弱勢,卻要補助中生健保”。乙太陽花為主的網路“鄉民”也充斥類似言論,以訛傳訛。第二是民進黨,對外説法是不反對陸生納健保,但應全額自付,且外籍生應一視同仁。民進黨的主張等於是要把所有外籍生、僑生全部拉下水,製造對立。國民黨目前的態度是不反對,但應不是這麼單純,民進黨應對策略夾帶強大的杯葛意圖。

  陸生納健保案和ECFA、服貿、貨貿等兩岸政策都一樣,綠營完全聽不進馬當局的説明。例如,馬當局舉出僑生和外籍生使用健保的數據顯示,年輕力壯的大學生加保,健保不但沒虧還倒賺。以2014年為例,僑生16097人自付新台幣1.45億元,使用0.61億元;外籍生11356人,自付1.02億元,使用0.45億元。但這些説明都是沒有用的,反對的照樣反對。

  事實上,陸生納健保除了涉及人權,也有別的理由。臺灣給所有在臺就學的外地生健保,沒道理只排除陸生,況且大陸也給臺生等同於當地居民的醫療保險,並無歧視性差別待遇。綠營的心態還是“逢中必反”,本質上就是不歡迎陸生來臺。從最基本的健保一事都突破不了,許多臺灣學者倡議應解除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未來就更難了。

  根據最近多項針對2016大選的民調,蔡英文支援度達到4成5以上,朱立倫在2成上下浮動,宋楚瑜接近1成。如果沒有什麼特殊因素影響,蔡英文當選機率甚大。從涉及人權、健康,本應最沒有爭議的陸生健保案可以看到未來兩岸關係的巨大震蕩在所難免。

  島內大選在即,為了選票極大化,民進黨對兩岸關係改採不同策略,從尖銳抗爭,轉為冷杯葛。例如,日前進行第12輪談判的兩岸貨貿,民進黨不吵也不鬧,“綠委”卻放話,應等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後再談,問題是兩岸監督條例從去年至現在一直就是喬不定,2013年6月簽定的兩岸服貿協議 已拖了2年半了。陸生納健保也是,表面上是臺聯黨反對,民進黨實則端出其他障礙。接下來更嚴峻的是,從紫光案啟動的陸資參股臺灣上市公司浪潮,與臺積電12吋廠落腳南京展開的新一波臺灣科技公司赴大陸設廠潮,都將對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新轉折。臺灣如果還是死抱“逢中必反”,阻擋臺灣企業落腳大陸去搶單,以及經由與陸資的結合厚植競爭力,將卡住所有兩岸經貿的融合,臺灣的發展只有末路一條。

  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從未改變“兩國論”思維,是現在所有兩岸障礙的根源,從陸生納健保案一葉知秋。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