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石正方:鬆綁陸生政策有利於解決臺灣人才問題

2012-09-03 09: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8月31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開放招收陸生,對於臺灣的重要意義不只是平衡高教市場供需失衡,促進其“亞太高教中心”建設,更重要的是有助於解決其人才危機問題。鬆綁相關政策,擴大陸生赴臺就讀對於解決臺灣人才困境有莫大助益。

  全文摘編如下: 

  自2011年臺灣高校正式招收陸生就讀學位,現今已進入第二個年頭。由於受到“陸生法案”之“三限六不”的束縛,陸生赴臺未如預期,2011年只有933位陸生赴臺就學,不及招生計劃的一半;今年略有好轉但仍沒有大起色。面對連續兩屆招生的蕭條景況,臺灣高校紛紛呼籲當局儘快鬆綁相關法規,擴大招收陸生。不久前,針對陸生納入健保議題,藍綠陣營皆有所表態。先是民進黨籍“立委”吳秉叡表示擬提案修法將在臺居留超過6個月的就讀臺灣大專院校的陸生納入“全民健康保險”,以為陸生提供基本醫療保障(但吳秉睿的主張,卻引發民進黨內部爭議,最終被蘇貞昌喊停);緊接著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指示相關部門通盤檢討陸生就讀政策包括陸生納入健保以及檢討鬆綁陸生“三限六不”等法令;另據臺灣《旺報》報道,國民黨“立委”丁守中近日表示將提案修改“全民健保法”第9條,讓在臺就學滿6個月的大陸學生可參加全民健保。

  事實上,陸生在臺就讀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不只是陸生不得與僑生和外籍生同等享有臺灣引以為傲、彰顯社會公平的“全民健保”,而更多的是體現在“三限六不”。“三限六不”是2010年8月臺灣當局針對開放陸生赴臺就讀所立的“陸生法案”的主要內容,“三限”即限制採認的高等學校,只認可學術聲望卓著、辦學品質績優的陸校;限制陸生總量,以臺招生總量的0.5%至1%,約1000至2000名為原則;限制醫事學歷採認;“六不”即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島內招生名額(將以外加名額方式辦理)、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期間工作、不會有在臺就業問題(畢業立即“出境”)、不得報考公職、安全考試等。在“三限六不”條款的嚴苛限制下,陸生赴臺就讀意願嚴重受挫,兩年來,臺灣高校招收陸生連連遇冷。

  實際上,陸生赴臺就讀是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背景下,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結出的果實。從臺灣的訴求來看,開啟招收陸生,主要是為了打造“亞太高等教育中心”,因應臺灣高教産業化需求。近年來,臺灣高教資源過剩,面臨臺灣少子化危機所致招生不足的挑戰。而日益成長進步的大陸,對臺灣教育産業而言,無疑是誘因十足、值得努力開拓的新市場。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