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期待“習馬會”:櫛風沐雪 水到渠成

2015年11月06日 16: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1月6日,北京。好狂的一場雪突如其來。朋友圈一早就被這“雪”刷屏了。

  窗外,放眼望去,儘是飛舞的大小雪花,伴著雪花的躍動,隨心而動是人的本能,古人咏嘆“風雨故人來”、“瑞雪兆豐年”,又感慨“風雪夜歸人”,所謂“水到渠成”,大抵可以這樣來理解。

  記得中學物理知識所介紹的,下雪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水汽飽和,另一個是空氣裏必須有凝結核。只有當“水汽飽和”的必然性遇上“凝結核”的偶然性,才會有雪花降落。

  這不禁讓我想到明天將要在新加坡上演的“習馬會”。當全世界都知道這場會面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時候,我們不能忽略這場會面之所以能水到渠成的原因所在。沒有自2008年以來兩岸恢復協商談判、簽署23個協議、各領域交流持續深入的基礎,兩岸交流的“水汽”是不會像今天這樣飽和的;而新加坡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無疑就是“水汽飽和”之後的“凝結核”。當“水汽飽和”遇上“凝結核”,便有了今天的風雪,也便有了明天這一場久違的歷史性的會面。

  雪花註定不是天地之間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人,一切劇本最終的呈現都是人的內心世界。可以“心潮逐浪高”,也可以“我自巋然不動”;可以“神遊四海、心鶩八極”,也可以“掩卷遐思、憧憬無限”。

  《道德經》有雲,“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拋卻對歷史和人文的感喟。兩岸領導人明日之會,無形之中暗合“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

  大道之行,自然而然,而明日一會的壯美景象又遠遠不是今日之風雪可等量齊觀的。因為會面的主角是人,會面的劇情所呈現的也正是兩個人的內心世界,又或者説,是兩個人對於民族的責任和情懷。縱然“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但是“此情不關風與月”,因為能駕馭,所以有默契。至於是隨風起舞、波瀾陣陣,還是閒適淡定、從容自在,就不由得外人妄加揣測了。只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應該是不能被阻擋的,這天地寥廓,舞臺自然是夠大的。

  11月7日,新加坡。兩岸領導人66年來第一次會面,我們無比期待,世界共同矚目。惟願北京今天這場大雪,可以為明天遙遠的會面送去更多滋潤、更多溫情。(作者:李章程)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