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歷史記憶期待一條共同的道路

時間:2015-10-16 08:25   來源:台灣網

  對於14日登場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四次正式會面選在廣州舉行,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表示,我們在廣州舉行工作會面,很有意義。廣州凝結著兩岸同胞許多共同的歷史記憶,記載著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記載著孫中山先生為了實現“振興中華”的理想發動的黃花崗起義等抗爭足跡,記載著國共兩黨為了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復興正式開啟的第一次合作。一百多年過去了,人民對如何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已作出了正確選擇。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發展兩岸關係,同實現民族復興一樣,也有一個道路選擇問題。不同的道路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

  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70週年,這份屬於兩岸的共同記憶,也在“張夏會”的舉辦地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無論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還是中山先生的“振興中華”,亦或國共第一次合作,在在反映出的,都是中華民族爭取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奮鬥歷程。如今,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從未真正分離過,特別是最近7年多來,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共同努力,帶領兩岸民眾走上了一條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為兩岸民眾贏得了諸多福祉,也為民族復興、國家興盛積累了寶貴經驗。主流民意已經證明,這是一條符合大多數兩岸民眾福祉的正確道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堅守與發揚。

  當前,兩岸關係再次處在了一個重要節點,何去何從,選擇哪條發展道路,又成了一個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繼續和平發展,還是緊張動蕩,選擇的權利就在臺灣民眾手中。只是我們都應記住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這代人,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決心與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那麼,同為中華民族的兩岸民眾,有什麼理由不團結起來,為了我們共同的福祉,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的幸福,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行動起來呢?

  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在在提醒著我們:道路決定未來。如果我們期待一個民族復興、國家強大、國人揚眉吐氣的未來,那麼,就請站在一個推動實現民族復興的高度上,做順應歷史潮流和民心的事吧。讓我們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為兩岸的未來、中華民族的未來、兩岸人民的幸福,攜手努力!(台灣網網友:王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