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漠視光復節 媚日反中情結作祟

2015年10月27日 09: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27日社論説:兩岸盛大慶祝臺灣光復70週年之際,民進黨中央及黨方提名的2016年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卻對臺灣光復節刻意遺忘乃至視若無睹。除了反映民進黨一貫“媚日反中”的情結,再度凸顯民進黨寧可背對“中華民國”緊抱著“日本皇民史觀”。

  8年對日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死傷最多、影響最深的民族保衛戰。抗戰勝利後,臺灣才能脫離日本50年(西元1895年~1945年)的殖民統治,重回中國的版圖,這對“中華民國”或是臺灣,都具有重大的意義,除了兩岸慶祝之外,凡是炎黃子孫也應以歡欣鼓舞的心態看待。然而,蔡英文始終不置一詞,仿佛根本沒有臺灣光復這回事。

  蔡英文的心態其實一點都不意外。長久以來,主張“臺獨”的人,一直刻意排斥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聯結,根本就不承認臺灣屬於中華民族;臺灣既然與中國無關,自然談不上光復,最多只視為“一個新的外來政權取代舊的外來政權,一種外來政權君臨臺灣統治”。

  “臺獨”分子強烈主張“臺灣地位未定論”,認為日本投降、二戰結束之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只是代表盟軍對臺灣和澎湖實施“軍事佔領”,並非獲得臺灣和澎湖的主權,因此二戰結束對臺灣來説只是“終戰”而不是臺灣光復。

  平心而論,“臺灣地位未定論”只是美國一時權宜的説法。1950年6月,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強調“臺灣未來的地位,應俟太平洋區域之安全穩定恢復後與日本成立和約時,再行討論,或由聯合國予以考量”。不過,已經解密的美國檔案揭露,這只是美國當時為了阻絕在法理上讓臺灣落入中共之手,才採取的策略;是為了“適應抗美援朝爆發後和遠東出現的新形勢”所採取的策略。

  事實上,1950年1月杜魯門即公開宣示,“美國與其他盟國承認中華民國對臺灣所行使的權力”;當時美國國務卿艾契遜也強調“中國管理臺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從未就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發生過疑問;當臺灣成為中國的一省時,無人提出法律上的疑問”。

  收復臺灣本是中國對日抗戰的主要目的之一。1943年中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會議發表宣言,明定“日本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與澎湖群島等應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強調“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當年9月簽署的《日本降書》更明文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內容。《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與《日本降書》環環相扣,具有拘束簽署國的效力,也有國際法的效力。

  何況,1952年《中日和約》與《照會第一號》也明定,日本承認《馬關條約》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日本放棄臺灣、澎湖的主權。臺灣、澎湖既為中國的領土,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也就不攻自破。蔡英文對臺灣光復節視若無睹,無異否定中華民國光復臺灣的正當性,其“日本皇民”心態表露無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