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十二五”紅利讓港澳受益匪淺

2015年10月27日 08:1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十三五”規劃正在成為港澳媒體關注的新熱點。古語有“鑒往知今”,回首行將收尾的“十二五”規劃,港澳搭乘中央的政策快車,收到的紅利可謂是盆滿缽滿。“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首次加入港澳專章,詳細闡述港澳5年發展大計,為港澳發展準確定位。支援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培育新興産業以及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

  港澳“拳頭産品”愈來愈強

  “十二五”規劃對香港的定位非常清晰,其獨特定位體現在國家繼續支援香港發展金融、航運、物流、旅遊、專業服務、資訊以及其他高增值服務業,支援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並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因此,近5年來香港正抓住機遇,繼續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善用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契機,努力將香港建成人民幣離岸中心。同時,香港以金融體系為龍頭,發展珠三角金融合作區域,將金融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增強在全球的影響力。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指出,“十二五”期間,香港金融市場與內地進行了多方面融合,滬港通的落實及推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等舉措,不僅深化了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而且為國際資金投資內地資本市場進一步開啟了大門。

  中央政府將澳門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也給澳門特區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澳門回歸以後,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博彩業等依舊發展順利,每人平均GDP增至4萬美元。鋻於澳門的産業結構相對單一,“十二五”規劃強調把澳門建設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經濟適度多元化,已經並將繼續對澳門未來的發展起到巨大拉動作用。

  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央除要求港澳“鞏固”既有地位和優勢外,更加上“提升”一詞,這為港澳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借助“十二五”規劃東風,港澳“拳頭産品”愈來愈強。

  互融互利與內地走得更近

  “十二五”規劃有一大亮點,就是以“前所未有”的篇幅談論粵港澳合作。在當今港澳經濟須臾不可離開內地的環境下,如何對接內地、融入珠三角,攸關兩地未來的經濟命脈。

  “十二五”規劃表明國家支援廣東對港澳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完善珠三角與港澳的交通運輸等;更列出三地在交通、基建及區域合作等7項合作項目,以深化粵港澳經濟合作,實現互惠共贏。

  “在國家深化改革之際,要讓港商們知道內地現在的發展。無論搞內銷、做品牌還是房地産、飲食業和零售業方面的商機,內地市場已大得超乎想像。”2012年至2014年間擔任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的施榮懷錶示。借助“十二五”規劃東風,廠商會已在上海、成都等近10個城市舉辦過工展會,幫助港商打通內地銷售渠道,同時為香港與內地廠商建立了溝通的平臺。

  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黃友嘉也認為,5年來金融方面香港配合內地的發展,相對來講做得最成功。此外,香港在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上的進展也頗有成效。在溫天納看來,“內地業務在‘十二五‘期間已成為香港金融市場的重中之重,香港市場必須充分運用內地經濟崛起的優勢,加快發展。”

  而這5年,澳門也進一步加強了與粵港的緊密合作,繼續深化“遠交近融”戰略,提升區域合作的層次和水準,並通過區域産業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促進澳門産業的多元發展。(王大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