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紀念臺灣光復是對"臺獨"分子的鄭重警告

2015年10月27日 08: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兩岸各界紛紛舉行紀念活動。最近來自百餘位學者齊聚廣州,參加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70週年學術研討會。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海內外學者共同研討抗戰歷史,是對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反抗,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這一共同歷史記憶的隆重紀念,是對70年前臺灣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史實的重申與肯定,也是對企圖否認臺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臺獨”分子的鄭重警告。

  評論摘編如下: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兩岸各界紛紛舉行紀念活動。最近來自兩岸及加拿大、日本、韓國的百餘位學者齊聚廣州,參加為期兩天的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70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今年兩岸學界規模盛大的研究抗戰學術活動,備受外界關注。這些年“臺灣地位未定論”、“日本是臺灣現代化功臣”、“臺灣人沒有抗日”等關於抗戰及臺灣光復的種種錯誤史觀混淆視聽、顛倒黑白。與會的兩岸及海外學者一致認為,日本在臺灣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就是對臺灣人民進行奴役和掠奪的歷史,美化這段殖民史的觀點是錯誤的,也是徒勞的。

  翻開史冊,在遭到日本殖民統治的50年間,臺灣同胞懷著“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的愛國情懷,不畏強暴、前仆後繼反抗日本殘暴統治,犧牲人數達65萬之巨。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全面侵華,在此後8年抗戰期間,5萬台灣仁人志士跨海到大陸抗戰,與大陸同胞共赴國難、共禦外侮,最終迎來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對於這鐵一般的史實,島內“臺獨”分子竟叫囂“臺灣人沒有抗日”、“臺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等數典忘祖的謬論,抹殺臺灣同胞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和抗日戰爭勝利所作的重要貢獻,企圖為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罪行辯解,挑戰人類道德底線,充分暴露了這些人錯誤的歷史觀、可恥的殖民奴化心態及其頑固堅持“臺獨”主張、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險惡用心。

  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時期,的確是進行了一些經濟建設活動,但其“成果”只是表像,背後隱藏的真實目的是企圖將臺灣變成掠奪資源的寶庫。年屆 80的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許介鱗在研討會上説,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時,有人説臺灣稻米産量上漲,但當時50%的米都被強徵充作日本軍糧,他小時候吃的主食就是番薯幹。

  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目前兩岸尚未統一的狀態是當年內戰遺留並延續下來的政治對立,並沒有改變臺灣已經重回祖國大陸的法理地位。由此可見,“臺獨”分子所鼓吹的“臺灣地位未定論”根本就是一派胡言。為了掩蓋“抗戰勝利,臺灣重回中國版圖”的事實,民進黨當年執政8年期間,刻意回避“光復節”,並取消放假。國民黨2008年5月重新上臺後才回復舉辦紀念光復的慣例。

  海內外學者共同研討抗戰歷史,是對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反抗,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這一共同歷史記憶的隆重紀念,是對70年前臺灣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史實的重申與肯定,也是對企圖否認臺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臺獨”分子的鄭重警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