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從財經議題到兩岸互信 蔡英文所失在哪

2014年09月18日 09: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民進黨召開“立法院”新會期首場“重大議題協調會報”,蔡英文措詞嚴厲地下達軍令,要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成立“財經立法議題研議十人小組”,加速推出“福國利民”的財經法案,希望扭轉外界對於民進黨“反商”的刻板印象,替2016年重返執政作好準備。臺灣《中國時報》9月18日發表社論説,蔡英文這次發怒,是為了民進黨沒有努力擺脫反商形象。

  “重大議題協調會報”是民進黨每週召開一次的重要會議,由智庫幕僚、黨團幹部、民進黨中央黨部相關主管與會,必要時還會擴大召開,邀黨籍縣市首長參與。蔡英文在這次會議上表明,既然花時間開會,“就不該只是聊表形式”。

  “蔡英文之怒”,凸顯了民進黨對財經議題的忽略,實在讓人觸目驚心。原來,這場會報目標在討論“立法院”新會期的優先法案和相關攻防部署,沒想到蔡英文到場之後,才發現民進黨規劃的優先法案中未見重大財經法案,這當然不是疏漏,只是顯示了民進黨團志在鬥爭,無意利民的慣性。

  另一方面,“蔡英文之怒”也透露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民進黨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議題,仍將採取“嚴格審查”、“提出具體修法版本”的有條件支援路線,只不過強調要發展策略經濟或者策略性産業。我們知道,太陽花學運前後成立的諸多所謂公民團體,正摩拳擦掌準備杯葛自由經濟示範區,蔡英文主政下的民進黨,為了導正反商形象,對示範區議題勢必不會進行焦土抗戰,民進黨跟公民團體的關係會如何互動、如何發展,是否會牽動新政團、新政黨的出現,都值得密切觀察。

  根據媒體報導,蔡英文在會報中説,民進黨給外界的印象不能只有公民參與、弱勢關懷,還要是個“準執政黨”,然而從這樣的表現看來,民進黨不但扮演不了“準執政黨”,連稱職的“反對黨”都未必做得好。仍以自由經濟示範區為例,國民黨方面是從年初即公佈相關法案政策的內容,民進黨卻直到8月才提出對策,而且內容仍是“逢中必反”、保護主義等保守心態下的産物,如此的版本又如何能説服大眾呢?

  事實上,蔡英文自己正是民進黨問題的根源之一。上個月底,民進黨舉辦首場公民經濟會議,蔡英文嚴詞批判“臺灣的經濟活力和産業競爭力是在日益衰退中”,指責“臺當局政策和經濟的現實也是脫節的”,她強調説“臺灣經濟成長的模式和經濟決策的模式都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所以民進黨要同時處理幾大議題,包括“經濟發展核心價值和目標的抉擇”、“經濟成長模式的抉擇”和“全球化與兩岸關係平衡發展。”然而,蔡英文漂亮話説了半天,卻説不清楚民進黨要如何型塑“以創新為導向,兼顧出口及內需,連結就業、薪資、所得分配跟人民生活福祉的新經濟成長模式”。連親綠媒體都批評蔡英文只有飄在雲端的口號,沒有實質的政策。如今,在“蔡英文之怒”後,提出論述和政策的責任似乎落到民進黨團肩上。我們實在懷疑,一位空心菜黨主席,一群漠視財經議題的“立委”,又能提出怎樣的民進黨版“經濟發展新模式”?

  在經濟問題之外,蔡英文見識淺薄也令人驚訝。日前,親日本右翼的臺灣安保協會舉辦、“美國重返亞洲及亞太區域安全”研討會,蔡英文應邀致詞。蔡英文當天的言論,媒體聚焦在要與中國大陸建立全新互動模式的主張。蔡英文類似的談話,其實已經説了多次,這次並無新意,尤其在大陸公開批判她所謂“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大陸就會自動調整”的説法後,她仍然提不出如何與中國大陸建立互動模式的具體作為,仍未能擺脫“空心”之譏。

  更可議的是,蔡英文為了強調民進黨“以民主、自由、公義價值連結世界”的主張,引用了麥克阿瑟在冷戰時期的名言“臺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希望凸顯臺灣的地緣戰略位置。大家都清楚,“不沉航空母艦説”是冷戰時期的産物,背景是美日將臺灣視為圍堵中國大陸之“第一島鏈”,所謂“第一島鏈”正是美日防堵中國大陸走向深水、走向遠洋的戰略謀劃。

  蔡英文一方面讚許日本政府將集體自衛權解禁是“積極”的,一方面重提冷戰時的老調,企圖把臺灣綁進美日的安保體制,在政治上絕對是錯誤而危險的。這種思維下的蔡英文,當然不可能真正和大陸建立互信,也不可能做到“努力和對岸建立全新的互動及溝通的模式,以實踐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互動的關係。”

  從財經議題到兩岸互信,蔡英文離“準執政黨領袖”的格局還很遠,又怎可能帶領蛻變為選民信賴的“準執政黨”?這種飄在雲端的口號,寧可少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