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物聯網時代臺灣産業的角色與定位

2014年08月29日 14: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29日社論指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時代即將來臨,這是全球産業的共識,從政府到廠商也都競相尋找本身的利基定位,紛紛擘畫未來藍圖,甚至已經直接進行相關投入,力求在這新産業世代中成為領頭羊,而不是跟隨者;能夠吃香喝辣、整碗全拿,而不是為人作嫁、撿拾零碎。

  文章説,各國和地區實行的作法也不相同,政府與大型企業集團唇齒相依的韓國政府,很有魄力地在松島市打造實驗城市,重點在於“智慧家庭”與“智慧城市”;至於歐美自由經濟資本主義國家,仍由業者自行規劃,借著並購相關公司,強化其本身在物聯網中最有利基的部分。

  物聯網顧名思義是將各樣對象借著網路連結起來,以發揮使用者所規劃達成的功能。這樣的應用,目前已呈現雛形,例如家庭保安借著紅外線感應偵測,當有宵小入侵,感測器會連結網路,通報保全公司甚至警察機關。然而,目前的紅外線感應偵測誤判率甚高,也許一隻小貓經過都可能造成虛驚一場。未來的物聯網就是要讓連結的對象本身更有智慧,而且對象與網路間要更有智慧地連結,連結後的分析判斷與處理反應也要更有智慧與效率。在物聯網技術成熟的世界,人們可以從清晨被鬧鐘叫醒到夜裏關燈安眠,整天除了必須用自己的智慧與同儕合作處理公務做成決策,或接待客戶完成交易等“純公事”必須自己處理之外,一切雜事都可以交給人工智慧的物聯網。因此物聯網商機大到難以估算,根據IDC估計,到了2020年至少達7兆美元,實際上可能不只這數字。

  物聯網産業的成功,不但其組成對象本身要更有智慧,對象的整合也要更有智慧,整合後的應用不但要有智慧,甚至須達“善體人意”的地步。以“智慧家庭”物聯網為例,鬧鐘叫醒主人的同時,鬧鐘就啟動咖啡機烹煮咖啡,還通知附近早餐店訂餐,並連結電腦列印主人當日行程、也通知司機備車時間及當日“跑攤”的每個行程;主人盥洗完畢,看了當天行程,對手機口述當天行程的修改後,手機鍊接物聯網相關對象,依指示做相關的更新與後續連結的配合。這個智慧家庭的主角在整個過程中,自己只做了盥洗、喝咖啡、對手機下指示等少數動作,物聯網則替他連結早餐店、司機及後續相關行程的人員與作業。

  至於更複雜的“智慧城市”則牽連到更多的連網對象,每個對象要更精準、更有分析能力,並且還要有“回饋處理”的智慧功能。單以交通管理而言,平時要能依照交通流量調整紅綠燈的秒差變動,當道路塞車或有任何意外狀況發生時,“智慧城市”物聯網對任何資訊的接收、分析、回報以及應變決策,都要有高度智慧,能自行處理,這就需要有分析“大數據”(BigData)的技術與高速雲端運算的能力。

  在其他運用方面也是不勝枚舉,例如醫療物聯網可以對住宅中的獨居老人、馬路上行動中的個人,做隨時的生理偵測,並將接收到的數據作分析判斷、資訊通報,甚至在發生緊急狀況時,能立即提出緊急處理建議,好讓接收到訊息的相關人員如保全人員或家人等,把握搶救的黃金時間,實時做最好的處理或後送;甚至判斷情況危急必須直接通知醫療機構時,就立即進行同步通報。在商業運用上,一般認為像Google、Yahoo、AT&T等公司,本身擁有BigData的既有優勢,未來其物聯網技術可能朝向發揮BigData在數據採礦(DataMining)的先進運用,從而成為未來各項商機的“先知”,能洞燭機先搶進未來明星産業,進行多角化經營。因此,投資銀行高盛談物聯網,用SENSE的5個字母代表:S-Sensing(感應)、E-Efficient(效率)、N-Networked(網路化)、S-Specialized(專業化)、E-Everywhere(無所不在),實在道盡物聯網産業的精髓。

  以臺灣産業而言,無所不在的物聯網所需的對象,臺灣都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例如穿戴式裝置使用的藍芽晶片、零售通路使用的電子標籤、智慧電網使用的ASIC特殊晶片、網路通訊使用的基頻晶片;也擁有臺積電幾乎無所不能的各式晶圓代工、鴻海集團為雲端連網運算不可或缺的伺服器代工等。這些都使臺灣在未來的物聯網産業中擁有一席之地,將來物聯網技術無論如何進展,臺灣廠商絕對不會缺席。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在各種物聯網産業當中,我們都只插花式的提供個別對象,還是要選擇某些特定的物聯網技術,作一條龍式上中下游整體定位、規劃與生産。韓國已選定“智慧家庭”與“智慧城市”為重點,並且已經在松島市進行試驗,我們的方向呢?另一個值得憂慮的是,物聯網是以因特網為骨幹來串聯一切,我們的4GLTE因特網才剛起步,在發展物聯網技術與産業時,基礎建設已經預備好了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