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的經濟戰略選擇

2014年08月29日 10: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29日報道,從2008年以來,兩岸之間的經貿關係開始産生了急劇的變化,尤其是兩會協商所簽署的協議,為兩岸的人流、物流、金流,創造了比過去更方便、更有效率、也更有秩序。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人感受到臺灣的經濟似乎愈來愈依賴大陸,甚至於心生疑慮。這樣的疑慮,並非杞人憂天,因為臺灣在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找到自己的戰略定位。文章摘編如下:

  事實上,兩岸都面臨了全球化的挑戰,大陸更有結構轉型的大挑戰。過去一年多年的時間,大陸在上海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臺灣也在推六港一空一園區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並且雙方也考慮區對區的合作。我們認為,臺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既有基礎上,掌握住新經濟的特質,建構自己的産業發展戰略。

  人類的經濟活動,在近10餘年來的變化,某些現象已由量變産生質變,推升了新經濟的誕生。所謂新經濟,有三大特色。第一大特色是有感經濟,也就是愈來愈重視産品的無形價值。例如星巴克咖啡,咖啡的成本不到百分之十,許多消費者到星巴克消費,不只是喝咖啡而已,而是享受那一種氛圍。現在建商賣房子,也把重點擺在無形的價值上。這個特色,在文創産業上表現得最明顯。

  我們認為,這是臺灣優勢所在,因為臺灣融合了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是東西方接軌最燦爛的地方,或者説,臺灣軟實力在兩岸經濟上,擁有相對的優勢,當然,也應該是臺灣的戰略選擇。雖然臺當局已將其定為六大新興産業之一,但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未見其戰略重要性,這也是當局應該檢討之處。

  新經濟的第二個特色是網路經濟。現在的網路經濟,其實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所有食衣住行育樂,乃至生老病死,都可以透過網路來消費。電子商務是網路經濟的代表。臺灣的電子商務早已練兵多時,在臺灣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由於兩岸服貿協議尚未生效,無法到大陸去營運。

  我們認為,臺灣的電子商務的優勢在於臺灣有相當好的産業基礎,臺灣品牌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由於一些法令的限制,發展仍受限。如果我們不在這個領域上有更大的鬆綁,遲早臺灣的優勢將喪失殆盡,讓網路經濟拱手讓給大陸電商。這才是我們最為憂心之處。

  新經濟的第三個特色是創新經濟。所謂創新經濟,是指創造未預期的價值,解決未預期的問題。美國的矽谷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新與創業,是美國經濟能夠在全球科技領先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臺灣青年近幾年在國際發明比賽中大放異彩,申請專利數亦領先全球,應該以建構臺灣成為兩岸的矽谷為戰略目標。臺灣面積小,天然資源不多,臺當局應該舉全國之力,把臺灣建設成矽谷,把新經濟的三個特色融為一體。臺灣要成為兩岸矽谷,需要建構最自由開放的文化與法令、最文明的生活文化與環境、以及最有效率的人流、物流、金流系統,唯有如此,才能吸引人才與投資,為臺灣經濟提供源源不絕的成長動力。

  發展兩岸經貿,臺當局不能放牛吃草,必需要有戰略觀,方能讓臺灣站穩腳根,也才能化解人民的疑慮,得到人民的支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