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屢被戲謔塗鴉 蔣介石銅像“不安生”

2014年08月29日 08:1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在臺灣師範大學學生的創意下,校園內歷經滄桑的蔣介石銅像戴上時尚眼鏡,手提豆干紙袋,變身臺灣美食大使。董會峰攝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基隆市“中正公園”裏的蔣介石銅像近日慘遭塗鴉,被不明人士以紅色和白色油漆破壞。在島內,蔣介石銅像所遭受的類似待遇不止這一樁。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內的蔣介石坐姿銅像,多次被校內學生噴漆。臺灣羅東高中的蔣介石銅像之前遭人惡作劇,被戴上瓜皮帽塗白臉,扮成“僵屍”。在臺灣南部,蔣介石的頭像多次被帶有偏激政治色彩的民眾吐口水、噴漆,或者把手折斷。有人説,蔣介石的時代早已過去,當年銅像遍佈全臺的盛景不再。如今銅像屢遭塗鴉、戲謔和娛樂化,折射出島內的社會變遷和民意思潮的變化,當然,也少不了藍綠的口水與角力。

  蔣氏銅像被娛樂被戲謔

  據介紹,在基隆“中正公園”的塗鴉事件中,銅像頭部還被綁上情趣用品,銅像右手還被插上涂了紅漆的苦瓜。公園另一座蔣介石的白色半身像,面部被畫上血盆大口,邊上還有不雅字眼。

  從塗鴉者的作派看,極像年輕人所為。在戲謔的娛樂訴求下,夾雜著鮮明的思想印記和傾向。在近年的多起驅離銅像出校園的活動中,以青年學生為主。他們大多是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接受的中學和大學教育,對當年的“威權體制”和蔣介石的歷史評價,負面的看法居多。所以臺灣成功大學在校務會議中討論校園內蔣介石銅像的去留時,站在學生一邊的主張移除者,與反對者吵成一片。反對者中,不少是年長的島內人,對銅像的感情複雜得多。

  生於1963年的任中華自讀書起,就習慣了在校園門口的蔣中正像前敬禮,對他們一代人而言,很自然地生發出一種對領袖的尊敬。而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在讀中學的時候,每年蔣介石的誕辰,學校所設的壽堂裏就會準備好壽桃和面線,在校長主持下,他要和其他學生一道去向蔣介石像鞠躬行禮。

  如今時代變了,島內年輕一代,在青春期的荷爾蒙和反威權的激情的雙重刺激下,把當年威嚴的塑像當成了塗鴉的面板和投射的標靶。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