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兩岸和平穩定格局不會改變

2014年08月25日 14: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5日發表社評説,不論臺灣或大陸主管兩岸事務官員,對於彼此關係進入“深水區”將面臨比以往更嚴峻的挑戰,原本就應已有心理準備。然而回顧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的彼此關係發展,姑且不論在兩蔣時代兩岸完全沒有任何接觸,甚至兵戎相見;也不論在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兩岸關係因“臺獨”與反“臺獨”的對立,而陷入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甚至被視為全球發生戰爭的三大熱點之一,僅就2008年兩岸關係融冰以來的種種合作發展而論,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就沒有悲觀的理由。

  太陽花學運在2014年3月31日號召數十萬人集結在總統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抗議臺當局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黑箱作業。然而此一近年來少見針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型抗議活動,並未阻止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2014年6月赴臺訪問。張志軍來臺訪問期間,雖然也遇到抗議聲浪,不過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當年赴臺所受的待遇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根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條文而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第六次的例會亦在2014年8月在5日在北京如期召開,旨在檢視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計劃執行情形和議題推動的進度,也檢驗投資、産業合作等六個工作小組的進展。會中並規劃在8月底之前,舉行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的第9次協商,説明兩岸經貿談判亦未受到明顯的干擾。

  兩岸關係發展由於進入“深水區”,使得影響兩岸經貿談判進度的變數愈來愈多。任何一項新的變數産生,都可能對兩岸經貿談判進程造成影響,所以雙方在此階段應更具耐心。畢竟兩岸和平穩定的格局不會改變,適度地沉澱,讓現有兩岸經濟合作的利基更加突出,袪除民眾心中疑慮,反而更有利於促進未來兩岸的深化合作,休息其實是為走更遠的路作預備。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